快递业务的快速增长不仅方便了我们的生活,而且出现了一些行业混乱:一些快递订单被出售,个人隐私被泄露;消费者不能自由选择快递,一些快递服务能力需要加强。
你遭受过这些问题吗?如何解决?
随着快递量的增加,个人信息安全也可能面临泄露的风险。快递包裹上会贴一张“快递面单”,主要用于记录发件人、收件人、货物类型等相关信息,包括收件人姓名、电话号码、家庭住址等隐私信息。记者调查发现,这些快递订单在互联网上大量销售,情况非常猖獗。
体验 快递实时单每张售价1.5元
记者试图在百度贴吧输入“快递”“面单”在关键字之后,有许多相关的分类组,为了避免打击,罪犯会使用一些暗语来代替,快递信息通常被称为“料”“菜”等简称。
在“快递吧”一个网名os开头的人打出了“收菜,到中介对接”广告,留下联系方式;此外,还有人打电话“工作室对接,历史可测试”广告。据记者了解,快递单被买方分为“实时”和“历史”实时面单也是最受欢迎的所谓货源。网络安全专家万仁国说:“实时面单,就是面单是新鲜出炉的,比如今天刚出来的,这种面单时效性强;这些面单一旦卖了,联系处理了,就叫历史面单。”
记者通过即时通讯软件联系了许多买家,其中一个叫做“橘子”人们向记者报价,每张价格实时面单超过1000张3.5元,每张精品面单4元;历史面单只收车载、童装、童鞋、化妆品,每张1.5元。
另一个叫“悟空”卖家声称自己手里有几十万的历史快递单,货源是物流“云仓”;为了证明自己的实力,他还向记者发送了一份文件,根据化妆品、母婴、服装等进行分类,包括数百名消费者的姓名、购买的商品、家庭住址和电话号码,甚至商品的价格。
后果 骗子冒充快递员骗了16万
据记者调查,诈骗者在获取个人快递信息后,通常会冒充“电商客服”或“快递员”,使用的欺诈手段包括“发送退货链接,骗取银行账户信息”“快递丢失,商家理赔”等几类“网购理赔类”是目前发生率较高的诈骗类型。
9月23日,“UP30分钟内被骗16万人”这个话题已经成为一个热门的搜索。据受害者称,她当天接到了一个自称是申通快递员的电话,对方说她需要解决索赔,因为快递丢失了。受害者在30分钟内被骗了16万元。快递表格上的个人信息是如何被盗和出售的?浙江宁波警方最近破获了一个非法获取和转售快递表格信息的犯罪团伙,逮捕了9名嫌疑人和2万多张快递表格照片。
据犯罪嫌疑人何某说:“很多时候,每张照片最多有8角。上家说他那边的交易金额是每张照片。1.2元左右。”
犯罪嫌疑人李“一般下午五六点拍,拍一个多小时,七角一张,当天大概能赚三四百元。”
难点 隐私面单早就普及,面临三难
据了解,早在2017年,快递业就推出了隐私订单服务。与传统订单相比,隐私订单可以用二维码或星号隐藏用户的关键个人信息,基本上可以确保个人信息不会泄露。然而,在推广和使用过程中,隐私订单遇到了几个主要问题。
首先是用户容易漏选。合肥市民张璇对记者说,自己在电商平台购物时,想选择使用隐私面单,不在快递包裹上透露个人信息,但始终找不到选项。
其次,渠道不同,标准也不同。在一些快递企业中,不同的交付渠道也有不同的隐私订单使用标准。旧金山快递客户服务人员表示,用户可以登录“顺丰速运 ”微信小程序,选择隐藏寄件服务可以隐藏寄件人和收件人的个人信息。但在顺丰快递App快递页面,却找不到隐址寄件服务选项。
三是影响快递兄弟的配送效率。中通快递网络负责人迟先生告诉记者,使用隐私表格后,快递员需要扫描代码才能阅读包裹的具体信息,这将影响快递员的配送效率。“快递员一目了然。例如,快递员扫描代码,看到一个12楼的包裹,然后扫描一个8楼的包裹。当他把它送到8楼时,他扫描了另一个12楼。此时,快递员需要从8楼返回12楼。”
快递员余告诉记者,最近迎来了“双11”在业务高峰期,他每天发送约400份订单。“若全部使用隐私面单,每个包裹都要拿出来扫一遍,估计每天少送50件左右。”
观点
快递企业不仅要考虑配送效率
2018根据年5月1日生效的《快递暂行条例》,经营快递业务的企业应建立快递运单和电子数据管理制度,妥善保管用户信息等电子数据,定期销毁快递运单,采取有效的技术手段确保用户信息安全。
许多行业专家表示,对于快递企业来说,不仅要考虑配送效率,还要进一步提高隐私订单的比例,提高用户的个人信息保护水平。
“虽然各方都在加强对个人信息的保护,但不排除有些人仍在冒险,这需要从法律层面加强处罚。”中国交通协会快递分会副会长徐勇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