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刷抖音总是刷到网络诈骗,常见电信诈骗犯罪类型有哪些?可以共享下么?
10种常见电信诈骗类型及防范方法
QQ诈骗
手段:2008年,通过木马盗取QQ号冒充其好友代为充话费、游戏点卡;2010年,逐渐进化为加QQ好友与对方视频聊天并截取视频,然后发送捆绑有木马病毒的文件、图片给对方并盗取QQ号码、密码,登陆盗取的QQ号骗其好友,并播放之前截取的视频迷惑对方,以各种理由要求对方打款的QQ视频诈骗;2013年,视频诈骗升级为针对留学生家人的诈骗,借口交手术费等要求父母打款,金额从几万到几十万不等;2014年,犯罪嫌疑人省略传统的“盗号”环节,直接使用新注册的QQ号码伪装成公司“老总”QQ(头像、昵称等资料改成与老板一模一样的QQ),再向该公司财务要求向指定银行账户汇款达到诈骗目的;2014年末,演变成利用手机拦截木马病毒软件盗取安卓操作系统的智能手机支付权限,并拦截短信后实施盗窃或者实施冒充微信好友诈骗的案件。
防范:不要随意点击推广性的文件,谨防QQ被盗;QQ备注信息应谨慎:尽量不要将QQ联系人备注为“爸爸”、“妈妈”、“张总”等,一旦犯罪分子窃取QQ,从你备注的信息很容易分析出这些联系人和你的关系;汇款之前务必向收款人致电确认,勿轻信QQ聊天记录里的任何联系电话和链接。
猜猜我是谁
手段:此类诈骗犯罪中,不法分子通过不正当途径获取受害者的电话号码和机主姓名后,打电话给受害者,让其“猜猜我是谁”,随后根据受害者说的人名冒充该熟人身份,并声称要来看望受害者,当受害者相信以后,过几个小时或第二天再编造“嫖娼被抓”、“交通肇事”等理由,向害者借钱,很多受害人没有仔细核实就把钱打入不法分子提供的银行卡内。目前,该类犯罪经过升级,呈现出新形式:嫌疑人冒充公务员或企事业的单位领导,以急需用钱、疏通关系、职务晋升等为由,要求事主给“领导”汇款。
防范:接到类似电话时,应及时与自己的朋友、熟人进行联系,核实真伪。不要轻易相信对方,更不应轻易向对方提供的银行账户转款。
机票改签
手段:机票改签诈骗犯罪主要是嫌疑人发短信给购买机票的事主,称由于近期降雪雾霾等恶劣天气,其所乘航班取消;称或因系统故障,不能出票,需要改签或退票。事主极易信以为真,拨打诈骗短信中的“客服电话”,嫌疑人以改签要手续费为由,骗取事主高额转账。犯罪嫌疑人由过去在大型游戏网站、论坛、百度贴吧等虚设某某航空公司网上订票网站,假借各航空公司名义在网络上发布虚假订票信息、改签退票等信息。发展到从黑客或全国各地机票代购点购买旅客订票基本信息,以机票改签、退票进行精准诈骗。
防范:接到此类诈骗短信后,应通过民航官方查询电话、网站进行查询核实,或直接致电订票的网点进行查询核实。不要拨打短信中提供的所为“客服电话”进行核实。
邮包诈骗
手段:犯罪分子冒充邮政、快递公司或公安机关工作人员拨打受害人电话,谎称受害人邮包中夹带违禁品或涉案物品,并已被公安机关调查。进一步以公安机关工作人员名义谎称受害人涉嫌贩毒或洗钱犯罪,为证明自身清白,必须按要求将受害人名下所有钱款转入指定的“安全账户”进行查验。
防范:公安机关的人民警察侦办案件过程中,不会以电话通知的方式要求当事人对财产进行处置,对财产、物品的调取、扣押均会出具相应的法律文书。而且,人民警察在执行公务时,除因工作需要等特殊原因外,均应向当事人出示工作证件。
冒充领导
手段:此类诈骗犯罪中,不法分子通过不正当途径获知上级机关、监管部门等单位领导的姓名、办公室电话等有关资料。假冒领导秘书或工作人员等身份打电话给基层单位负责人,以推销书籍、纪念币等为由,让受骗单位先支付订购款、手续费等到指定银行帐号,实施诈骗活动。
防范:接到此类电话时,应及时向上级机关相关部门进行确认核实,如确认为欺诈行为,应向上级机关及公安机关如实反映情况。
虚假中奖
手段:此类诈骗犯罪中,不法分子以活动抽奖为由,或冒充“非常6+1”等节目组,通过拨打电话或手机短信的方式通知受害人中了大奖,一旦受害人相信后回复查询,便称兑奖必须另外交纳所得税、手续费等各种名目费用,否则不予兑奖,通过电话指引受害人汇款至其提供的账户。
防范:“天上不会常常掉馅饼”,不要因为利益的诱惑而轻易相信中奖等信息,还是应该通过踏踏实实的劳动,换取自己应得的利益。
电话欠费
手段:此类诈骗犯罪中,不法分子冒充电信局工作人员向事主拨打电话告知其电话欠费,或者直接播放电脑语音,称事主身份信息可能被冒用登记了欠费电话,随后不法分子让同伙假冒公、检、法人员接听或打来电话,称事主名下的电话和银行账户涉嫌洗钱等犯罪活动,目前司法机关正在秘密调查中,要求事主将银行存款尽快转移到所谓的安全账号,犯罪分子通过电话逐步指引事主进行转账操作,达到诈骗目的。
防范:此类电信诈骗极具欺骗性,犯罪分子使用网络虚拟电话虚拟出与公安机关工作电话相同的号码,使受害人相信谎言的真实性,诱使、逼迫受害人向指定账户转款,并且不让亲属知道。年轻人在日常生活中应多了解防骗常识,并向自己的家人,尤其是中老年人多做工作,接到诈骗电话及时向公安机关核实、反映。
刷卡消费
手段:此类诈骗犯罪中,不法分子通过短信提醒手机用户,称该用户银行卡刚刚在某地(如XX商场、XX酒店)刷卡消费5899或6995元等,如用户有疑问,可致电XXXX号码咨询。在用户回电后,其同伙即假冒银行客户服务中心的名义谎称该银行卡可能被复制盗用,利用受害人的恐慌心理,要求用户到银行ATM机上进行所谓的加密操作,逐步将受害人卡内的款项转到犯罪分子指定的账户,达到诈骗的目的。
防范:接到此类诈骗短信时,应及时拨打相应银行的官方查询电话,进行核实,而不应该拨打诈骗短信中提供的咨询电话进行核实。
网络诈骗
手段:利用虚假网页诱使受害人炒股、投资,骗取资金;制作与银行等单位官方网站相同的虚假网页(钓鱼网站),发送短信、邮件等,诱使受害人点击链接进入虚假网页,盗取受害人输入的银行账户、用户名、密码等个人信息,最终将受害人资金转出。
防范:此类诈骗也极具欺骗性,犯罪分子制作的虚假网页的链接地址与官方网站的极为类似,有时仅一位相似的字母有差异,不易发现。因此,在使用银行等网页时,需谨慎,应通过安全链接进入,比如通过360网址链接进入等。
低价购物
手段:此类诈骗犯罪中,不法分子向受害人发送出售二手车等虚假信息,短信内容一般为:“本集团有九成新套牌车(本田、奥迪、奔驰等)在本市出售。电话××××××××。”待被害人拨打联系电话想要购买时,不法分子提出必须交定金才能进一步办理,要求向其提供的账号汇款,从而达到诈骗的目的。
防范:过于低廉的价格,只会是一种诱饵,勿贪图便宜,否则必然被犯罪分子利用。
● 短信内链接都别点
虽然手机短信中也有银行等机构发来的安全链接,但不少用户难以通过对方短信号码、短信内容、链接形式等辨别真伪,所以建议用户尽量不要点击短信中自带的任何链接。特别是Android手机用户,更要防止中木马病毒。
● “验证码”谁都别给
银行、支付宝等发来的“短信验证码”是极其隐秘的隐私信息,且通常几分钟之后即自动过期,所以不要向任何人和机构透露该信息。
● 手机不显号码,别接
目前,除极少数特殊部门还拥有“无显示号码”电话之外,任何政府、企业、银行、运营商等机构均没有“无显示号码”的电话,所以今后再见到“无显示号码”来电,直接挂断就好。
● 闭口不谈卡号和密码
无论电话、短信、QQ聊天、微信对话中都绝不提及银行卡号、密码、身份证号码、医保卡号码等信息,以免被诈骗分子利用。
● 有些号不能接但能打
为了防止遇上诈骗分子模拟银行等客服号码行骗,遇上不明来电可选择挂断后,再主动拨打相关电话(切勿使用回拨功能),这样可以保证号码的准确性。
● 钱财只能进不能出
任何要求自己打款、汇钱的行为都得长心眼,警方建议如需打款可至线下银行柜台办理,如心中有疑惑,可向银行柜台工作人员咨询。
● 陌生证据莫轻信
由于个人隐私泄露泛滥,诈骗分子常常会掌握用户的一些个人信息,并以此作为证据,骗取用户信任,此时切记要多长个心眼——绝不轻易相信陌生人,就算朋友家人,如果仅仅是在网上,也不可轻信。
● 钓鱼网站要提防
切不可轻易信任那些看上去与官方网站长得一模一样的钓鱼网站,中病毒不说,还可能被直接骗走钱财,所以在登录银行等重要网站时,养成核实网站域名、网址的习惯。
● 新鲜事要注意
诈骗分子常常利用最新的时事热点设计骗局内容,如房产退税、热播电视节目等都常常被骗子利用。如果不明电话中提及一些你从未接触过的新鲜事,也切莫轻易当真。
● 拿不准就打110
如果真有拿不准的事,拨打110无疑是最可靠的咨询手段,虽然麻烦了警 察,但必要时候仍可以采取这种手段。
网络犯罪的案例有哪些?
1.江苏徐州“神马”网络盗窃案
2014年3月19日,江苏徐州警方联合腾讯雷霆行动成功捣毁了一个以“下订单”为名,通过向多个网店店主的手机植入木马、拦截网银短信进行网络盗窃的犯罪团伙,在14省抓获涉案犯罪嫌疑人37名,瓦解了一个完整的“写马—免杀—种马—洗钱—分赃”黑产犯罪链条。该案受害人达261名,涉案金额2000余万元。
2.广州“1101-黑客”银行卡盗窃案
2014年5月,广州警方成功破获了一起利用黑客技术、对银行卡实施盗窃的特大案件,抓获犯罪嫌疑人11名。经调查,该团伙通过网络入侵的手段盗取多个网站的数据库,并将得到的数据在其他网站上尝试登录,经过大量冲撞比对后非法获得公民个人信息和银行卡资料数百万条,最后通过出售信息、网上盗窃等犯罪方式,非法获利1400余万元。
3.浙江湖州“5·15”诈骗短信案
2014年5月,浙江湖州警方摧毁了一个群发诈骗短信的犯罪团伙,抓获犯罪嫌疑人18名。经调查,自2012年以来,该团伙由组织者联系诈骗上家人员接收群发诈骗短信业务,再用电话、网络等渠道将任务派单给下家,由下家通过群发器、sim卡和电脑等设备,累计群发中奖等网络诈骗短信上亿条,非法获利300余万元。
4.重庆短信拦截木马盗窃案
2014年5月27日,重庆警方破获了一起利用短信拦截木马实施网络盗窃、并将赃款通过电商平台以购物、充话费、购买彩票等方式套现的案件,抓捕犯罪嫌疑人3名,两名主犯为应届大学生。经调查,嫌疑人将短信拦截木马伪造成婚恋网站的交友短信,通过感染受害人手机截取网银验证码,再修改其网络支付应用的密码,最后用受害人的银行卡去电商平台“套现”。
5.江苏扬州“3·18”钓鱼盗号案
2014年5月30日,江苏扬州警方成功捣毁了一个通过租用韩国服务器架设钓鱼网站、盗取受害者网络聊天账号及密码的盗号团伙,在广东和广西抓获犯罪嫌疑人6名。经调查,2014年1月至5月期间,该团伙向下游的网络诈骗犯罪分子出售非法盗取的180935组网络聊天账号及密码,获利157万余元。
6.北京“2·28”钓鱼盗刷信用卡案
2014年6月,北京警方成功摧毁了一个利用钓鱼网站盗取用户信用卡资料、并通过盗刷牟利的犯罪团伙,抓获盗号人员、机票代理、诈骗人员等嫌疑人31人,涉及盗刷案件520余起。经调查,该团伙通过某网站平台发布虚假信息,诱骗网民登录钓鱼网站,非法盗取网民的个人信息及信用卡资料;再与机票代理勾结,通过网上快捷支付的方式购买机票并出售。该犯罪团伙已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盗取公民个人信息、盗刷信用卡的黑色产业链条,涉案金额达300余万元。
7.山东济南“1·15”航空旅客信息泄露案
2014年6月,山东济南警方成功摧毁了一个利用航空旅客信息进行诈骗的犯罪团伙,抓获犯罪嫌疑人13名,查清了某航空公司订票信息泄露源头,堵塞了安全漏洞。经调查,该犯罪团伙通过盗取旅客个人信息、倒卖信息、实施诈骗、取款分赃等犯罪环节,诈骗旅客30余人,涉案金额达70余万元。
常见类型的网络盗窃有哪些
一、网络服务盗用类
现实生活中,网络服务也是一种商品。这种商品有赖于网络运行商的硬件架构和技术支持,个人或单位需要向网络运营商支付费用才能获得使用权限。因此,此类盗窃案件的犯罪对象是用金钱换取的商品即网络服务,近年来,此类犯罪行为屡见不鲜,造成了被害人和网络运营商重大经济损失。此类犯罪盗窃对象虽不是现实财物,但是盗取的网络服务系用金钱购买的无体物商品。最高人民法院2000年发布的《关于审理扰乱电信市场管理秩序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八条已对此类犯罪有明确规定:依照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之规定,以盗窃罪定罪处罚。因此,此类网络盗窃犯罪目前在理论界和实务界已不存在太大争议。
二、网上银行电子货币盗窃类
网上银行是指银行利用internet技术,对自身金融服务在网络平台上的延伸。这类犯罪的主要手段是:使用技术手段从网上银行系统、网络交易平台盗取或种植"木马病毒"以从受害人系统中直接获取交易账户或密码信息,从而将财物转入到自己控制的账户当中。网上银行类盗窃案件,虽是在互联网上实施的,但笔者认为,电子货币在电子商务领域发挥着同纸质货币相同的作用,同样具有稀缺性和可流通性,而且电子货币与现实生活中人们可支配货币数量呈1:1比例,因此网上银行电子货币也应成为盗窃犯罪的对象,以传统盗窃罪定罪量刑。
三、身份认证信息盗窃类
当前网络盗窃目标,除了网银等真实资产账户外,大量被盗的还有网络聊天工具、网游账号、电子信箱。一般来说,行为人盗窃该类账号本身没有多大价值,其之所以盗窃该类账号,是为了进一步窃取账号内的可供交易的资源,在地下产业链已形成的情况下,行为人只要窃取大量账号,就可将账号打包卖出,获取巨大的经济利益,而对于账号中的“靓号账户”和“高级别账户”,更可以通过修改密码等手段占为己有,进而出售获利,当前互联网产业的迅猛发展,涉及身份认证的信息数据也是刑法所保护的重要对象。
四、虚拟财产盗窃类
2009年文化部和商务部联合下发《关于加强网络游戏虚拟货币管理工作的通知》规定,一般意义上的虚拟财产是指存在于网络游戏世界中,以电磁记录为存在形态,可以现实货币兑换,并能被游戏玩家所支配的游戏资源,主要包括网络游戏虚拟货币、游戏账号等级和游戏道具。这类虚拟财产与身份认证信息不同之处在于其本身是用现实世界的货币兑换得来,并在虚拟游戏世界中可作为“商品”买卖。细分开来,网络游戏虚拟货币和游戏道具也有所不同,虚拟货币多于现实世界金钱直接挂钩,而游戏道具往往是通过虚拟货币加上玩家玩游戏付出后的二次虚拟产物,其价值主要在于具有稀缺性。
网络犯罪以年均近40%的速度攀升,当前常见的网络诈骗手法有些什么?
不法分子通过电话、网络和短信方式,编造虚假信息,设置骗局,不会面对面接触,在网络上行骗,防不胜防。
十二种网络诈骗类型有哪些
1、利用盗号和网络游戏交易进行诈骗
(1)、冒充即时通讯好友借钱。骗子使用黑客程序破解用户密码,然后冒名顶替向事主的聊天好友借钱。特别要当心的是犯罪分子通过盗取图像的方式用“视频”聊天诈骗,遇上这种情况,最好先与朋友通过打电话等途径取得联系,防止被骗。
(2)、网络游戏装备及游戏币交易进行诈骗。一是低价销售游戏装备,让玩家通过线下银行汇款;二是在游戏论坛上发表提供代练信息,代练一两天后连同账号一起侵吞;三是在交易账号时,虽提供了比较详细的资料,待玩家交易结束玩了几天后,账号就被盗了过去,造成经济损失。
(3)、交友诈骗。犯罪分子利用网站以交友的名义与事主初步建立感情,然后以缺钱等名义让事主为其汇款,最终失去联系。
2、网络购物诈骗
(1)、多次汇款——骗子以未收到货款或提出要汇款到一定数目方能将以前款项退还等各种理由迫使事主多次汇款。
(2)、假链接、假网页——骗子提供虚假链接或网页,交易往往显示不成功,让事主多次往里汇钱。
(3)、拒绝安全支付法——骗子以种种理由拒绝使用网站的第三方安全支付工具。
(4)、收取订金骗钱法——骗子要求事主先付一定数额的订金或保证金,然后才发货。利用事主急于拿到货物的迫切心理以种种看似合理的理由,诱使事主追加订金。
(5)、约见汇款——网上购买二手车、火车票等诈骗的常见手法,骗子一方面约见事主在某地见面验车或给票,又要求事主的朋友一接到事主电话就马上汇款,骗子利用“来电任意显软件”冒充事主给其朋友打电话让其汇款。
(6)、以次充好——用假冒、劣质、低廉的山寨产品冒充名牌商品,事主收货后连呼上当,叫苦不堪。
3、网上中奖诈骗
犯罪分子利用传播软件随意向邮箱用户、网络游戏用户、即时通讯用户等发布中奖提示信息,当事主按照指定的“电话”或“网页”进行咨询查证时,犯罪分子以中奖缴税等各种理由让事主一次次汇款,直到失去联系事主才发觉被骗。
4、“网络钓鱼”诈骗
作案手法有以下两种:
(1)、不法分子大量发送欺诈性电子邮件,邮件多以中奖、顾问、对账等内容引诱用户在邮件中填入金融账号和密码。
(2)、不法分子通过设立假冒银行网站,当用户输入错误网址后,就会被引入这个假冒网站。窃取用户银行账号、密码。
从上面华律网小编为大家提供的关于常见的网络诈骗分为几类型,相信大家都有了了解。网络带给我们的是便捷,但网络上涉及了很多诈骗,一些人利用网络进行集资,使人们家破人亡的都有,故华律网小编提醒大家在网络上的一些非法链接千万别点,对于支付等密码不要保存在网页上。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六十六条 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外罚金或者没收产。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诈骗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和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上的,应当分别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的“数额较大”与“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
网络犯罪猖獗,一般网络诈骗有哪些呢?
一般网络诈骗会用一种盗号的方式,会骗你中奖了,也会给你一些莫名其妙的网站和链接,也会让你输入一些自己的个人信息,并且也有一些小钱换大钱的手段,也会有电信方面的诈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