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翻译
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释义
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
原文
出自《礼记·大学》: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解释
古代想把彰明光明正大的品德推及天下的人,就要先治理整个国家。想要治理整个国家的人,先要在家族里实行平等;想要在家族里实行平等的人,先要修养自身;想要修养自身的人,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性;想要端正自己的心性的人,先要使自己意念诚挚;想要使自己意念诚挚的人,先要达到认识明确;而达到认识明确的方法就在于探究事物的原理。
为什么说治国必先齐其家
因为家是国之本,如果说不能修身以教其家,给家里人做一个模范榜样,却能教导一国之人,使之感化,那是绝无此理。所以在上位的君子,只修身以教其家,使父子、兄弟、夫妇各尽其道,则身虽不出家庭,而标准之立,风声之传,那一国的百姓,自然感化,也都各尽其道,他的教化就成了。这原理是什么呢,家国虽异,其理则同,比如善事父母是孝,而国之有君,就像家里有父母一样,事亲的道理,就是事君的道理。善事兄长叫悌,而国之有长,就像家之有兄一般,这事兄的道理,就是那事长的道理。抚爱卑幼叫慈,国之有众百姓,就像家中有卑幼一样,这抚爱卑幼的道理,就是那使众百姓的道理。孝、悌、慈三件,是君子修身以教于家的,然而国之事君、事长、使众之道,不外乎此,所以君子不出于家而成教于国。
修身齐家,在家为人父母,在国为民之父母。你要带领他们,驱使他们,自己心里,要持一个“父母心”去做。儒家思想,齐家治国,先家后国,以国为家,以国人为家人,强调领导者要有父母心。
所以有“父母官”之说,就是领导和爱护两个标准,就像父母对子女,父母就是子女的天,是子女的主宰,同时父母又一心为子女,心疼爱护子女。
领导者要有父母心,这是儒家最重要的思想之一。
“欲治其国者;必先齐其家”什么意思?
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家
《礼记·大学》:"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物格而后知至的译文为通过降低自己的欲望,减少自己的贪念,来让自己头脑清醒,是非曲直分明。
正念分明后就要努力在待人处事的各方面做到真诚二字,努力断恶修善,久而久之自己的修养就起来了,有智慧了。这时就可以把自己的家庭经营好了。家庭是国家的缩影,把自己家庭的经营好了的人也一定可以把国家治理好。
一个能把自己国家治理好的人,那么他(她)也一定能让世界充满和谐,天下太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