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在苹果appstore下载烹饪发烧友用钱吗
- 2、小米极客发烧友是什么意思?
- 3、手机有没有必要经常更新系统?
- 4、手持华为mate20,有必要换华为mate30pro吗?
- 5、音乐发烧友用什么音乐手机软件?
在苹果appstore下载烹饪发烧友用钱吗
下载不用钱,但有内购内容。
《烹饪发烧友》是一款流行的厨房主题的手机游戏。在苹果appstore里下载是免费的。
在游戏内使用诸如加速、加成等道具是需要购买的。总体氪金程度不高。
小米极客发烧友是什么意思?
编辑导读:KOC,即关键意见消费者,一般指能影响自己的朋友、粉丝和产生消费行为的消费者。在运营私域流量时,社群运营的一大关键就是KOC,他们社群商业化的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作者从小米、拼多多和樊登读书会的例子出发,对此展开了分析说明,供大家一同参考学习。
无KOC,无社群,其实说的是无KOC,无社群商业化。
社群是天然存在的,人只要进行社会活动,就会形成社群。社群商业化就是利用社会关系进行商业活动的行为,KOC在社群商业化的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小米是品牌商,拼多多是平台,樊登读书会是自媒体,三家企业在商业上的成功都可以看到社群所发挥的巨大效用,但真正让三家企业撬动社群这个杠杆的支点是什么呢?
本文将从小米、拼多多、樊登读书会三个案例出发,分析品牌商、平台、自媒体如何通过社群打通三度空间,如何利用KOC作为穿透社群的利器,实现立体连接。
一、小米:100个梦想的赞助商
小米是一家以手机、智能硬件和IoT平台为核心的互联网公司,一直致力于品牌社群的打造。成立于2010年的小米,2019年全球销量位居第三,仅次于华为和苹果,到2020上半年营收高达1032.4亿元。
小米的快速崛起,绝对离不开社群营销。雷军被称为社群营销的鼻祖,社群让小米“不花一分钱广告费,第一年卖100万部”。
品牌商做社群的有很多,但像小米般成功的极少。小米社群的第一推动力究竟是什么?为什么小米的社群能够在短时间形成极强的凝聚力?哪些操作让小米的社群能够快速传播裂变?
在我看来,所有问题的答案在KOC。
2010年小米初建社群时,并没有急于贩卖它的手机,而是找了100个手机发烧友体验还在开发中的MIUI系统。这100个发烧友是从各个安卓论坛中挖来的,其中一些甚至是雷军亲自打电话邀请的。在小米初期的发展中,他们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表示感谢,小米把这100个KOC的论坛ID写在了开机页面上,后还被拍成了微电影,被小米称作“100个梦想的赞助商”。
这100个KOC有多重要?
他们帮助小米完成新品测试,反馈意见并协助修改bug;他们帮助小米社群实现了第一轮的传播裂变,小米第一批的真正意义上的“米粉”是从他们的渠道中转化而来;是他们保证了社群的活跃度与凝聚力;是他们帮助小米完成社群从0到1的蜕变。
“100个梦想的赞助商”并不是小米在贩卖情怀,可以说没有这100个KOC,就没有小米社群。
1. “极客”即KOC
小米非常善用“极客”,创建社群初期邀请到的100个手机发烧友就是“极客”型KOC。
“极客”一词,来自于美国俚语“geek”的音译。原意指智力超群、善于钻研但不爱社交的学者或知识分子,后来常被用于形容对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有狂热兴趣并投入大量时间钻研、将某种事情做到极致的人。
随着时代的演进,“极客”不再特指某种技术天才或技术鬼才,他们不再自我封闭、游离于主流人群之外,而是用技术手段、创新能力和源源不断的想象力不断地将更新更好的生活方式、娱乐方式推向高潮、推向顶点。
品牌为什么要善用“极客”?特别是出新品的时候?因为“极客”就是那群最勇于尝鲜的人群,他们天然爱探索,善猎奇,只不过是你找到他和他找到你的区别。
2. “极客”即“首席体验官”
“极客”是最优质的品牌“首席体验官”,“极客”体验就是深度体验。
“极客”是“你可以不玩,玩就要玩到最好”,所以他们最能深入挖掘企业的核心精神,他们最能体验产品的核心价值,他们最能理解企业传播的核心思想。
小米创建社群初期邀请到的100个手机发烧友就是小米的“首席体验官”。正是因为这些愿意深入挖掘企业、产品、理念核心价值的人,才愿意在体验并认可小米后,通过自己的影响力和渠道传播出去。
“极客”体验有利于传播品牌的全方位认知。普通用户在使用产品的时候往往只能关注到产品功能性、实用性、美观性,“极客”的深度体验更倾向于全方位认知,对品牌文化、产品原材料、技术、设计等方面的整体感知。
尽管“极客”型KOC的影响力有限,但是KOC的优势在于强关系,爱分享,自我消费,专业。强关系是最重要决定因素。
3. “极客”即“首席传播官”
“极客”也是最优质的品牌“首席传播官”,他们传播的内容往往具有致命的诱惑力。
“极客”们往往被打上疯狂和极致的标签,他们智力超群、善于钻研。他们善于用自己的对产品的审美、技术、使用方法等方面的独特理解,传播产品的价值。正因为对“极致”的追求,我们崇拜“极客”,觉得他们是“很酷的人群”,他们传播的内容更具诱惑力和吸引力。
小米初期召集的100个手机发烧友,在传播上协助小米做了3件事:
向客服反映问题,修改bug;
向铁杆粉丝推荐MIUI和预售工程机;
通过微信、微博、论坛晒单,预先宣传。
“极客”帮助小米实现了社群从0到1的蜕变。
品牌善用“极客”,其实就是认同“极客精神”。认可一群以创新、技术和时尚为生命意义的人可以成为世界的改变者和引领者。
让这个世界上最追求极致的人成为品牌的“首席体验官”和“首席传播官”,就是想方设法让这个世界上最极端较真儿的人成为品牌的忠实粉丝。对品牌来说,是一项巨大的挑战,同时也会带来丰厚的回报。
二、拼多多:“3人团”到“6亿用户”
创立于2015年的拼多多,从初创到上市仅用了2年11个月的时间,刷新了中国互联网企业的最快上市纪录。从最初的“3人团”到2020年6亿活跃用户规模,拼多多只用了5年,阿里巴巴用了19年,京东至今未能企及。
拼多多能够以史无前例的裂变速度发展,得益于微信崛起带来的巨大社交流量。2015年,微信月活用户已经达到7亿,这是一个重要的商业信号,媒介的变化将带来新机遇。占中国总人口数一半的巨大流量涌现,创始人黄峥抓住了这一契机。
基于社交网络的拼多多能够快速裂变的核心是“分享”,分享的关键是KOC。
要挖掘拼多多拼团营销模式的内核,要从拼多多的前身拼好货说起。2015年4月,黄峥创办了拼好货,一个基于微信流量做起来的电商公司。拼好货首先切入的品类是生鲜,因为生鲜是一门非常依赖口碑传播的生意,黄峥非常清楚这一点。
拼好货将原本“立即购买”的按钮改成“发起拼单”,开创了一种全新社交电商模式。
拼好货从做微信服务号起家,最初的模式很简单,将一箱水果分成3份,定下了“3人团”的下单规则,用户要么一箱买走,要么不买。拼团模式在避免仓库浪费的同时也鼓励用户通过微信转发、推荐、传播。
分享模式和搜索模式有着本质区别:
淘宝着重于“搜索场景下的流量”:用户带着明确的目标到平台检索商品,比价并进行选择。
拼好货、拼多多则着重于“社交场景下的流量”:用户在分享和推荐的过程中被激发的行为。
“分享机制”是平台快速发展的有效武器。而分享机制中最关键的不在操作方法,而在顶层思路。拼团的核心逻辑是,把拉新成本(通常投放在SEO/SEM、广告、地推等方面)转为折扣补贴,让用户在其社交关系链中帮助平台完成拉新。这种创造性的模式实现了电商与消费者的双赢。
抢占用户的关注时间,利用用户的关系,开发用户的渠道,挖掘用户的传播力,让用户愿意付出自己的时间、关系、渠道、传播为占便宜买单,这是拼多多社群传播的关键。
1. 用户即KOC
每一位分享拼团成功的用户都是KOC。拼好货用户通过分享链接到微信场景,朋友、同学、亲戚等在24小时内实现拼团,拼团成功。对拼好货来说,用户拼单的过程,相当于为平台做了免费的推广。
未被激活的用户不是KOC,被激活分享的用户才是。在传统营销中,让用户主动分享商品链接是非常困难的,但是经过平台符合人性的“设计”,分享变成了一件可控的事。黄峥一直在挖掘其中的规律。
在黄峥的“设计”里,消费者要想买到便宜商品,就要做出一些事情。
黄峥说:“如果消费者什么都不做,就买便宜的商品,不可能具备成本优势。拼好货30%的成本优势来自于消费者做了一些事情,帮助拼好货节省了成本。”
每一个KOC背后的人链都隐藏着无限可能。人链就是渠道链,人链降低认知成本,人链节省关系支出,人链放大传播效应。分享机制以人的连接为出发点,将平台的每一位用户当作KOC来运营,激发用户成为KOC(渠道)的潜质。
2. 用户关系即平台关系
关系在社交互联网商业体系中举足轻重,将平台关系通过用户关系进行拓展,是拼团模式能够病毒式裂变传播的根本原因。
用户关系是用户的沉没成本,却是平台的净增量收益。对于用户来说,关系是过去已经付出且无法计算的“沉没成本”,为了得到拼团给出的奖励(优惠、提现、减免、红包等),用户会适当使用自己的用户关系作为交换,通过平台变现。这一行为对于用户来说不会负担额外的成本,但对于平台来说,用户为了奖励所提供的用户关系,是平台的净增量收益,平台付出极低的成本就可以获得极高的用户转化率。
关系就是沟通场景。拼多多的管理层认为:“社会上有些人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可能很有钱,潜意识里依赖别人给他推荐或者暗示,他知道亲戚喜欢买什么就什么最好。以前的关系缺乏沟通场景,而基于微信构建的‘及时性’沟通场景发挥了关系的优势,不仅能吸引新用户,还能激发老用户的消费。”
透析人性,是挖掘用户关系链的关键。例如拼多多设计的“砍一刀”“分享提现”和“砍价”等诸多玩法,将人性揣摩的极其到位。
以“砍一刀”为例:
首先,用户一旦启动了砍价,24小时内不找人把价格砍到0,则失去免费获取商品的机会。
其次,同一好友只能帮你在一个商品上砍一次价。
最后,同一用户,每天只能帮三个好友砍价,防止一小圈人来回帮忙砍价。
这一系列的操作,通过“利益”为诱饵,操纵用户完成各种任务和动作,进而把平台影响传播到用户的整个关系链。
3. 用户社群即平台社群
用户社群是平台社群利益最大化的延伸。平台自建社群永远做不大,必须有效地利用用户社群进行传播裂变,打破商域流量和私域流量的壁垒,才能实现破圈层病毒式裂变传播的效果。
用户社群的优势在于有“KOC关系”的信任背书,社交属性极强。社群是否有强大的传播和交易价值,核心在于是否有社交价值。拼多多能够发展到如今的规模,正是因为找到了用户中的拼团发起人(KOC),他们用自身的关系做信用背书,在社群中推荐他认为优质的商品,这样的社群才真正具备商业化价值。
社群是病毒式裂变的集散地。用户(KOC)传播,完成一级裂变;家人朋友传播,完成二级以上裂变;社群传播,完成N级裂变。只有社群才能将传播最大化。
用户社群就是平台社群,用户关系就是平台关系,用户连接就是平台连接。当平台真正把用户的连接、关系、社群运用到极致,就是真正掌握了分享的核心。
在打通线上和KOC社群之后,2020年下半年,拼多多将重心放在线下,再拾拼好货的生鲜生意布局社区店。尽管阿里巴巴、京东、拼多多三大电商巨头都将线下布局的目光瞄准社区店,但是阿里巴巴、京东走的是“线上—线下”的路径,没有社群的连接,电商巨头这几年的线下新零售之路走的即慢又难;拼多多走的是立体连接的“线上—社群—线下”路径,并抓住了KOC在社群中的关键作用。
三、樊登读书会:500人群到3600万用户
樊登读书会成立于2013年,是目前中国知识付费商业化的头部企业。读书会在线上以樊登个人IP为主导,通过KOC的深分迅速壮大社群,线下代理提供用户服务。看似是线上到线下,其实是线下到线上打通三度空间的典型案例。到2020年6月,樊登读书会已经发展到3600万用户的规模。
樊登读书会始于线下,发展于社群,线上逐渐扩大影响力。樊登读书会的发展是从线下起家的,樊登从央视离开后一直在大学里的MBA、EMBA授课,在授课过程中发现学生有“读书意愿强,但没时间看”的问题,所以樊登读书会创建的第一个社群,就是樊登的线下学生组成的,线下的学生就是强关系。
2013年,樊登尝试建了一个付费听书社群,没想到第一天就来了500人,第二天就裂变成两个群。于是,樊登和两个合伙人做了一个公众号来做推送,以“会员制”的方式运营起来。线下强关系、社群放大影响力、线上公众号造势,这就是樊登读书会的雏形。
值得注意的是,樊登读书社群的第一批用户即“付费用户”,“付费用户”最具有KOC的潜质。根据《中国零售业付费会员消费洞察》数据显示,绝大多数付费会员为忠诚型用户。此外,在推荐意愿调研数据中,37.3%的用户明确表示愿意推荐他人加入付费会员计划,另有35.8%的用户表示可能会推荐。从整体来看,付费会员推荐他人加入付费计划的意愿更强。
樊登读书会公众号和社群运营打通了二度空间(线上+社群),而真正让樊登读书会发展壮大并走向全国的是回归线下。2014年底,樊登团队开始运作线下读书会,由此樊登读书会打通了三度空间(线上+社群+线下)。社群是樊登读书会从线下到线上,再由线上走向线下的必由之路,社群始终承担着连接与放大的作用。
1. “舵主”即KOC
为什么樊登读书会能够迅速扩展线下渠道?因为KOC。
2014年3月,樊登读书会在上海绿地会议中心举行了第一次线下读书分享活动,并在厦门成立了第一家分会,随后不断壮大。樊登读书会最早的这批“舵主”,就是在第一批500人社群里听书的付费用户。
樊登读书会的线下分会主要走授权加盟模式,每一位分会“舵主”都是KOC。
读书会分会的经营是众筹模式。一方面,这一批“舵主”深度认可樊登读书会的初衷、理念和商业模式;另一方面,“舵主”有区域资源,在线下有关系和渠道。
发展区域代理让一个线上自媒体品牌有了线下渠道的组织和动员能力。各地分会在产品拉新的转化上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樊登核心团队则把精力投入在边际成本为零的讲书及App的产品打磨上。
2. “KOC深分”即“社群深分”
为什么樊登读书会能够直接连接C端用户?因为社群。
樊登读书会如何能够连接更多的C端用户?社群深分。
樊登读书会可以把地方分会做到县级(1089家县级授权点),这是很多传统品牌商难以想象的。
深度分销有一个关键,就是信息尽可能近地触达用户,政策要尽可能近地触达用户。
樊登读书会通过品牌影响力赋能KOC,由各区域KOC组成的微信社群矩阵和App社群是企业与用户的连接器,社群深分使企业想要传达的信息和政策可以快速、直接、准确地触达C端。
四、“社群”+与“+社群”
拼多多是“平台+KOC社群”。平台是基本组织形式,KOC社群是客户拉新拓展模式。拼多多在阿里巴巴极其强大时仍然能够脱颖而出,主要差别就是阿里巴巴只有平台,而拼多多是“平台+社群”。社群是基于平台的增强连接,拉新能力更强。
早期的小米则是利用社群积累粉丝基本盘,积累传播势能。小米联合创始人黎万强的《参与感》,讲的就是这件事。
樊登读书会的发展过程中,交替使用了“社群+”与“+社群”。“社群+”用于创业积累势能,以及巩固线下组织;“+社群”则用于快速拓展用户。樊登读书会巧妙地利用了KOC,从线下到线上“社群+”,再从线上到线下“+社群”,循环往复积累自己的粉丝。
五、KOC打通社群渠道
社交社群与商业群有本质的区别——社交社群是先有关系后建群,商业群是先有群后建立关系。KOC的关系是长期积累的,有信任关系背书;商业群是短期速成的,需要通过短期活跃建立信任。真正的KOC社群是不活跃的高净值群;商业群主要通过分享、红包等高活跃方法,迅速强化关系,强化认知。
社群商业化不是将社交社群完全转变为商业社群,而是利用社交社群的关系背书进行部分商业活动的行为,例如晒图传播、种草推荐、分享链接等。因此,社群商业化不代表社群是为了“交易”,社群商业最大的价值是“连接”。
不以商业为社交目的的社群,最有利于社群商业化。真正的社群有三大功能:社交、传播、交易。社交是前提,而且主要是不以商业为目的的社交。只要线下有强关系,必然在客户群产生强互动。强互动,必然形成信息传播,信息传播是社群商业化的基础。
KOC是中国渠道的最新形式,他们乐于参与、讨论、传播自己对产品的认知,在潜在用户的决策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在信息社会,KOC代表着新的渠道生态。
传统渠道生态:品牌商——各级经销商(线下)——零售终端(线下)——消费者。
电商渠道生态:品牌商——消费者;或品牌商——各级经销商(线上)——消费者。
微商渠道生态:品牌商——KOC(社群)——消费者。
新营销渠道生态:品牌商——KOC(线下+社群+线上)——消费者。
在新营销模式中:传统渠道的零售终端店主是KOC,其社群是线下关系的线上反映。
电商渠道的带货主播是KOC,他们的社群是长期种草推荐所建立的信任关系。
社群的群主、乐于分享的用户都是KOC,KOC能够激活社群商业化属性。有了KOC,社群才能打通三度空间,实现线下体验、社群种草、线上交易。
作者:刘馨忆,公众号:刘老师数字化新营销
本文由 @刘馨忆新营销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手机有没有必要经常更新系统?
对于这个问题,可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解。但是作为一名手机发烧友来说,我更是期望我的手机每隔一段时间就可以升级一次。我来先说说手机升级的好处哈,此处仅仅适用于安卓系统的手机哦。
第一、每次升级就是意味着新功能的产生
对于手机发烧友来说,我最喜欢的就是喜欢尝试一些新鲜功能。手机系统升级后,往往要么是修复已有的bug。要么就是会在系统中添加一些新的功能,这些功能可能是我们从来没有见过的。但是我想每个人都有好奇心,好奇心让我们对手机系统的新功能会由衷的热爱。
第二、系统升级以后手机会变的越来越流畅
我们都知道安卓系统的一个最大弊端就是越用越卡顿。那么手机系统升级就意味着手机系统在优化和改进,那么改进的方向肯定是朝着流畅来的。
手机系统这一块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通过系统更新可以自选到最新的版本,但是任何事情都是有双面性的,有时候升级系统以后也是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的,那么接下来给大家分析一下手机到底有没有必要升级系统。
我们分两个方面来说,如何你是一个手机发烧友,喜欢折腾手机,那么建议你升级系统,我用的小米手机都是每次买回来直接刷开发版,因为开发版的所有功能都是每星期最先更新的,可以让你最先体验到,但是开发版虽然可以体验到最新的系统功能,但是一般来说开发版的系统bug比较多,都是需要用户进行反馈给开发组才行。
还有一种系统是稳定版的,这种系统都是非常稳定的,几乎没有什么bug,但是,稳定版的系统通常都是一个月或者两个月才进行更新一次,所以可能有很多的朋友等不及更新呢。
所以对于手机是否要经常更新系统,我的看法是,如果你想第一时间体验到最新版的功能,又能接受系统的bug,那么可以经常更新,如果你不喜欢系统bug太多,或者因为系统更新后,因为优化不够,有一些耗电的现象的话,可以把手机系统稳定在出厂版本,一般来说出厂版本的续航还有稳定性都非常的不错。
近年来,随着手机普及率的增加以及智能手机的不断发展,智能手机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款电子设备了,然而无论是用何种操作系统的用户都会受到手机厂商推送新版本系统的更新提示,对于用户来说需要跟随厂商的步伐需要实时更新系统吗?
是否需要更新系统这个问题可以从更新系统后的好处和坏处来对比说明。
更新系统的好处有以下几点:
1、实时修复旧版本中的软件缺陷。一般旧版本都会存在BUG,在用户使用过程中,这些BUG就慢慢的显现出来,但手机厂商发现这些问题后,就会推送新版本的体统来修复这些问题,使手机保持安全和稳定运行。
2、增加新功能。更新系统后一般会增加一些小功能,优化用户的体验。比如界面显示优化,增加分屏功能等。有时在更新系统后,会让你对手机有耳目一新的感觉。
3、优化系统。更新系统版本后将会使系统运行更加流畅,因为软件经过优化可以增加运行的速度和效率,从而减少手机卡顿的现象。
更新系统的坏处有以下几点:
1、如果手机硬件跟不上,升级系统只会额外增加手机负担。如果手机的运行内存和储存空间都不是很大的话,升级手机系统,即使手机系统是经过优化的,但新系统的运行负担肯定是大于旧系统的,所以如果手机配置较低的话,升级系统只会让手机变得更卡。
2、消耗流量和时间。手机升级系统会对消耗手机的流量,当然也可以选择连接wifi后升级。升级系统一般要升级一段时间,期间有可能造成系统升级失败的问题,虽然出现的概率很小,但也有案例可循。
总的来说,是否需要更新手机要和手机当前的状态有关。如果手机本身配置不高,则没必要升级系统。如果手机配置比较高,且有较高版本更新时,可以选择更新系统,从而带来新的使用体验。
感谢您的阅读!
手机有没有必要经常更新系统?
如果你是苹果手机,我建议你不更新超过该机最适配的系统。否则,多数会出现卡顿情况。安卓系统按理讲建议更新,毕竟修复了bug,提升了速度,还有更多新的体验感受。但是,等你更新最新的时候,没准你要换机了!
苹果ios系统=套路
我一直认为苹果喜欢套路,打个比方,很多iPhone6的用户现在更新了ios11,手机出现卡顿,电量变差等情况,虽然确实有了新功能,但是卡顿让我放弃了更新。
当然,这里有很多硬件方面的原因,首先苹果的运存小,虽然处理器强大,但是新的iOS系统一般最适配的还是最新的A处理器。
这个套路还在销售上,只有感受到了手机卡顿,你才会换新机,手机太经用,苹果新机还卖不出去呢!
安卓=留住顾客
安卓不一样,因为安卓的硬件是一天一个变,安卓系统一更新,我建议你更新,除了手机流畅坏,更有可玩性!
所以,安卓更新系统我认为可以升级,因为它为了留住客户,会加大对手机的系统提升,但是问题也在这里,很多安卓手机,可能今天是1G内存,明天是2G运存,硬件淘汰快,价格相对便宜,所以用户可以花钱换机!
就像前不久华为对老款机型进行GT技术的升级,让用户知道选择华为没有错!
总结
手机更新是可以接收,但是建议苹果只更新自己最适配的,而安卓可以随时更新,觉得卡的时候,换机呗!
系统更新,是因为手机系统的开发人员发现了原系统软件里面的错误,所以更新系统就是一种改进。此外,系统更新也会增加一些新的功能。
你是否要更新系统呢?如果你使用中一直没发现什么问题,觉得用着很不错,那么不去更新当然也是可以的。此外,每次更新的时候,它都会提示你更新之后有什么新功能,如果你发现某个新功能对你很有用,那么当然你也可以选择更新。总之,自主权在你手里。
注意,更新之后,通常回不到老版本,所以要考虑好。
明确的的说,手机非常有必要跟随厂商发布的更新,随时更新系统!
一般来说,厂家发布的升级系统一般是根据用户反馈发现一些bug(缺欠)、漏洞、重大的功能更新等所做的修补或改进,就像windows系统一样,必要的升级可以随时保证系统与官方同步,兼容性、适应性更好!
当然,手机更新在极特殊的情况下,会有更新失败的几率,但是这个几率非常低!因此,建议跟随系统更新,不过更新前建议备份重要数据、资料!
手机有没有必要经常更新系统?
刚买的新手机就提示有新系统可以更新了,手机更新换代这么快,更新系统会修改之前系统有过的bug,但是有没有必要时常更新呢,会不会更新到后来,我的手机这个版本已经跟不上新系统需要的配置,反而成为鸡肋呢?
其实升不升级,这个并不重要,一般手机上市,适配的系统是调试到最好的,也是最流畅的。如果不是想升级尝鲜,不建议升级。
手机有没有必要经常更新系统,主要看新的系统增加了哪些功能。如果新系统和旧系统没啥区别的话不更新也无所谓。但如果新系统增加了一些你正好需要的功能,那么自然也就需要更新了。
首先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手机出厂自带的系统大多数情况下是没有问题的,它完全可以正常使用很长一段时间,除非手机厂商处于安全或者其它因素的考虑强制推送手机系统更新,但是这种强制升级的情况非常少见。所以很多手机自始自终都没有过系统,也一样用的好好的。
但是如果想要不断体验手机厂商打造的新功能,那么升级手机系统就很有必要了。
比如苹果就在iOS 13中加入了不少用户想要的“黑暗模式”,通过这个功能可以利用OLED屏幕黑色像素不发光的特性,来节省iPhone X/XS/11 Pro等使用OLED屏幕iPhone手机的电量,延长它们的续航。同时在黑暗环境中用手机的时候,开启黑暗模式也有助于保护视力。
再比小米的MIUI 12系统增加了一个“隐私保护”的功能,它可以监控手机内APP的动向,哪些APP在后台启动,哪些APP在获取隐私权限和数据,在隐私保护功能里都可以看得一清二楚,这样一来用户就可以将一些“不老实”的APP删除,保护个人隐私。
所以如果是希望体验“黑暗模式的”苹果iPhone手机用户,或者希望体验“隐私保护”功能的小米手机用户,那么升级到iOS 13系统或者MIUI 12系统就很有必要了。相反,如果对这两个系统不感冒的话,选择停留在iOS 12系统和MIUI 11系统也是可以的。
很多网友都有一个观点就是“手机越升级越卡”,其实并非所有升级都会导致手机卡顿。比如很多iPhone 7、iPhone 8用户都认为iOS 12比iOS 11流畅。这是因为苹果改进了系统的预加载功能,它可以使用中预判用户下一步会进行哪一项操作,并预留足够的系统资源。再加上一些动画的改进,让iOS 12的体验比iOS 11更好一些。
再比如华为手机在这去年升级了GPU Turbo功能,这项功能针对的是搭载了部分麒麟处理器的机型,它对安卓底层代买进行了优化,可以显著的提高华为手机运行部分 游戏 的流畅度。很多老型号在升级GPU Turbo功能之后,玩王者、吃鸡的帧率都提高了。
但是也有一些系统更新会出现问题,比如苹果iOS 13的早期版本就接连遇到了应用闪退、系统“杀后台”等问题。所以当苹果手机出现系统更新提示之后,最好不要在第一时间更新,而是等到其他使用相同手机的网友升级完使用一段时间反馈没问题之后,再考虑进行升级,这样是最稳妥的。
而国产手机一般都可以随意降级,升级到某个系统后觉得不满意,还可以降级到之前的版本,所以国产手机经常升级是没有太大问题的,但是要注意做好备份。
我也是从来不更新手机系统。不管是什么系统。只要手机买回来以后梦设置就设置,能卸载就卸载,手机自带系统好多都是捆绑垃圾系统没什么用处,比如手机上自带 ,书城,商店, 游戏 中心,浏览器。都垃圾玩意!
现在的手机系统更新很快,特别是苹果手机,每次一有新版本,手机上就会有更新的提示,有时候,甚至会自己自动更新,而对于系统更新的利弊,也是众说纷纭,手机到底有必要更新系统吗?
一般来说,手机更新系统主要是为了修复旧系统所出现的bug;还有就是优化手机性能,增加新的功能,从而获取更高的手机体验。
但是,对于一些用户来说,手机更新系统后,手机的问题反而出现了黑屏、卡顿等问题,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一般来说,更新系统后的卡顿主要由以下的原因构成:
1、系统升级后,与手机上上原本存在的某些软件不兼容。
2、自启动应用过多或后台运行过多而导致的卡顿。
这两种情况是在软件层面上的问题,都比较好处理,我们可以通过删软件,关后台等操作来解决,或者直接将手机恢复成出厂设置。
3、升级后系统自身存在bug
4、软件与硬件间不兼容
以上两种情况都是系统或手机自身存在的问题,对于不懂手机的人来说,很难自行处理。
那么,是否应该升级系统?
一般来说,手机出厂时所配设的系统是最适合该手机的系统了,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向上升级一到两个版本,手机的升级跨度最好不要太大,以免出现硬件设备跟不上的情况。另外,如果手机自身携带的系统并没有太大的问题,对手机又一窍不通的朋友,就最好不要轻易尝试升级系统。
手持华为mate20,有必要换华为mate30pro吗?
手持华为mate20,有必要换华为mate30pro吗?Mate20还可以再战3年,Mate30 Pro不过领先Mate20一代,更换意义并不大。如果是想要尽快体验5G,更换为Mate30 Pro 5G那倒是也可以的。
Mate20是2018年10月份才发布的华为高端机型,距离现在也才一年多点儿时间。而Mate30系列是2019年9月份发布的,两者只相差一年时间。当然从配置上来说两者差距不小,不过是否更换最重要的考虑之一就是现有的Mate20是否还能够满足自己的需求,如能够满足那就可以继续使用。而手机成为了消耗品,永远有更好的出现,如果总是追逐最新的,那得需要相当的财力而且也无必要。
Mate20与Pro版有不小的差距,而Mate 20与Mate30 Pro的差距更大。Mate20采用的是上一代麒麟980处理器、而Mate30 Pro采用的是麒麟990,如果是5G版本的还采用的是麒麟990 5G SoC芯片。除此之外,Mate30 Pro在拍照、电池及续航、屏幕质素、防水等级等各个方面都是全面超过Mate20的。
再来看看Mate20是否还能够满足当前需求。麒麟980处理器大致相当于高通骁龙855,现在市面上骁龙855的旗舰机型还很多,还占据主流。新一代的骁龙865也才刚刚三星和小米发布了新机型而已。Mate20不弱的配置几乎可以满足目前所有的应用,并且系统流畅不卡顿。
6.53英寸的屏幕,虽然是LCD材质,但采用优化自适应色彩管理技术以广色域进行显示,效果好。后置1200万+1600万+800万的徕卡三摄,支持AIS防抖,拍照效果满足几乎所有的场景,电池配备4000mAh在旗舰机中并不落后。当然还有华为各种Turbo及优化技术,系统运行流畅,两三年时间几乎不用担心卡顿,即使过去的Mate9到现在表现都还不错。
当然如果确实是华为手机发烧友,一旦有更好的手机推出想要更好的去体验,不缺资金那倒是不用考虑是否必要,反正出来新的就换。另外5G今年将会很多地方会有应用,如果想要尽快体验也可以购买Mate30 Pro 5G版的。从实用的角度看,就没有必要更换,可以多使用两三年。
更多分享,请关注《东风高扬》。
个人认为如果不是特殊情况,必须换,就没有必要去更换mate30。
我自己是今年1月份把自己的P20换成mate30了,原因是P20不支持扩展内存,且机身内存只有64G,我平时工作以及生活需要,内存完全不够用,没办法,所以换了。
为什么不建议mate20换成mate30呢?主要有几点原因供参考。
首先,对于普通用户来说,mate20已经能满足大部分需求了,甚至对于部分用户来说,还会性能过剩。
比如说拍照,mate30只是摄像头像素提升了一些,pro版加了电影镜头,其实对于普通用户来说,mate20的拍照画质已经很好了,就算两款手机一起拍出来的照片,其实普通用户是分辨不出哪个画质更优秀的。
从处理器和性能来说,mate20用的是麒麟980处理器,我用过4部华为手机,用过P7,P9,P20,mate30,我那部P9到现在还在拿来打王者荣耀,并不卡,P9用的是麒麟955处理器,落后980三代,照样能战,所以mate20的性能对大部分人来说,是够用的。
最后说5G,我现在用的mate30能连上5G,而且很多地方都能连上,但我用的还是4G套餐,能用的是5G的入门级速度,一个30M的app一秒钟下完。
但是我发现,其实5G的速度不是必须的,平时用的4G已经很快了,信号好的地方跟wifi一样快甚至比wifi还快。对于普通人来说4G的网速其实是能满足日常需求的。
5G比4G唯一多的就是速度快了,其他没啥不一样,你消耗的也是流量。
所以,我觉得没有必要换,除非你mate20的内存不够用,又无法扩展,或者你就追求新机,在或者你是土豪,那还是换吧。
你好,我用的就是华为mate20,个人觉得从mate20到mate30pro升级不是很大,mate20的性能目前来看足以满足日常使用,听歌,看视频,玩 游戏 都非常棒。建议你考虑一下等待mate40pro上市
两款机都非常优秀。华为mate20 2018年发布采用的4g手机华为海思麒麟980CPU。4000毫安的电池,6+128g配置 安卓9.0的系统 2244×1080像素的屏幕分辨率。 后置1200万广角摄像头加1600万像素超广角摄像头。 从目前来看,配置依然非常不错。 华为mate30pro 从配置来说当然性能更好 安卓10.0的操作系统。配备了华为最新的麒麟990CPU 8+128的内存。 40瓦的快充和27瓦的无线快充。 突出的特点是屏幕采用了oLED曲面屏分辨率达到了2400×1176像素 两个4000万的摄像头加个3200万的摄像头 但是价格的话6899元 综合以上两款机参数对比 虽然mate30pro综合各方面参数都有很大的提升。从它两款机性价比来说的话,暂时没有必要更换。 随着5g的普及 价格会更实惠。
我也算是华为的粉吧?手机
音乐发烧友用什么音乐手机软件?
其实音乐发烧友真的是不会拿手机来听音乐的,因为他们会热衷于各种强大的耳机和耳放,手机对于那些强大的设备推力显得弱不禁风,如果非要拿手机去听音乐又会怎么办呢,我偏偏就治这种强迫症,给你们推荐好的软件来刺激感官。
现在比较大众的,例如网易云音乐,QQ音乐等,虽然歌曲众多,但是涉及到版权,就需要收费去下载或者试听,如果免费,歌曲的码率都不会达到320K,更不要去提下载什么无损音乐了,而且拿解析度高的耳机去用这样的软件听,真的有底噪啊。
话题又来了,真正的听音乐是要去下载无损的音乐,再通过播放软件,所以说播放的软件尤为重要,那么播放软件又不会产生底噪的软件呢。
(文末有下载无损音乐的网址,注意看图片)
还真的有。。。
海贝音乐
一个本地音乐的播放器,用了不同的耳机测试众多音乐,包括flac和ape格式的无损格式,没有底噪,音质一等一的强大,只是为高端无损音乐而生的一款强大播放软件。心中,海贝或许是一款完美的播放器。搭配wifi传歌,瞬间把无损音乐全部传到手机中。
无损音乐的下载网站
这个网站叫全能vip在线解析,可以提供绝大多数的无损音乐下载,这里我就不多说了,注意看图片中的网址,快乐的去下载吧,这个网站是真的神器。点击菜单,再点击返回首页,用起来你会发现好多奇妙的应用。不要太感谢我。
觉得真的好,就给我点个赞,支持一下我继续分享创作的动力。
曾经也为听歌而感到烦恼,于是乎自己去找了一些优质的音乐app,也是阿詹常用的,推荐给大家!
1、echo(回声)
如果之前从未听过3D音乐的话,第一次听echo,相信你绝对会爱上这个app,而且一发不可收,echo里面除了有很多知名的歌手以外,还有很多民间的音乐高手,都说高手在民间,你来这里听听就知道了,独特的弹幕式音乐交互,增加了音乐与用户之间的互动性,同时也有不同场景下的音乐推荐,非常适合我这种喜欢听音乐的人了,强烈安利一波!
2、5sing
3、网易云音乐
不得不说,用网易云音乐听歌,感觉是自己的一种情怀,每日推荐的歌曲会根据你的日常听歌记录给你推荐,风格基本都是你喜欢的,这样就不会出现歌慌,还有很多自由音乐人也在这里入驻,除了这些自己还可以创建歌单,把喜欢的歌曲分享给别人,找到有着共同兴趣的伙伴!
4、QQ音乐
不用说,个人认为音乐资源丰富很多,现在音乐要版权了,QQ音乐相对其他平台,资源还是丰富的,同时现在QQ音乐还结合了很多新歌声的节目,能第一时间听到赛场选手唱的歌,这是其他音乐平台没有的,至于音质也不错,开通绿钻后还可以享受超高清的音质,相信对音乐发烧友来说,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分享6款音乐发烧友的音乐软件,相信肯定是你需要的。( PS:文章7款手机app可以直接私信我"app41"获取)
1:闲月
闲月是一款轻量级音乐聚合手机App。它支持14个主流的音乐搜索引擎,搜索功能十分强大;并且软件每个界面十分简洁,整体使用让人感觉舒适。
2:MOZIK
MOZIK是一款简洁清新的精品音乐App。它最大的特点就是根据你的心情来推荐音乐,选择首页任意的表情,软件就会推荐对应心情的歌.
3:无损音乐下载器
无损音乐下载器是一款一款十分给力的音乐下载软件;它主要的功能是免费下载无损音乐。
,它的下载速度也是十分给力,支持对APE,FLAC格式的音乐下载。
4:音乐搜索
音乐搜索提供包括:网易云,QQ,酷狗,酷我,虾米,百度,咪咕等11个主流音乐搜索引擎。你可以任意切换搜索引。一款十分不错的音乐手机软件。
5:滴答音乐
滴答音乐类似无损音乐下载器;它同样支持下载ape,flac无损品质的音乐。整体使用体验也是很不错。
6:倒带
倒带是一款将网易云音乐和QQ音乐结合的App。它还支持同时登录网易云音乐和QQ音乐,支持网易云音乐搜索和QQ音乐搜索,并且互不冲突。
一、网易云音乐
网易云音乐受欢迎的程度想必不用多说了,不光是音乐发烧友(发烧友这个词感觉好有年代感了呢),连电影发烧友都会用。很多喜欢的音乐人都有注册网易账号,里面会有很多大师配乐、电影原声,花九块钱办一个黑胶唱片VIP还能解锁付费曲库,音质也好。很多人喜欢边听歌边看评论,因为总能从评论里发现一些关于这首歌曲背后的故事,不过最近一段时间总是有一些人故意编一些没营养的故事骗赞,搞的评论区乌烟瘴气的。
二、echo回声
这个app在文艺青年的圈子里火了好多年了,这是一个基于声音、音乐的社交媒体型软件。特色就是能在这里听到3D效果和双声道的歌曲,刚刚体验这个功能的时候真的有一种“耳朵要怀孕”的感觉。听歌的时候能像追剧一样发弹幕,和志同道合的人讨论喜欢的歌曲说不定还能交到新朋友呢。
三、GuitarTuna
说完听音乐的该聊聊玩音乐的了,作为一个资深的音乐发烧友怎么能不会两件乐器呢?GuitarTuna是一款专为吉他、尤克里里调音的软件,操作简单而且很准确。打开软件,对着它弹琴就可以调了,很多用户都表示下载了这个就放弃电子调音器了。
四、钢琴for iPhone
怎么能光弹吉他不弹钢琴呢,钢琴for iPhone是一款能用手机弹钢琴的软件,有很多种音效。尤其适合初学者,因为只有一排键,最多弹2个八度。之前微博上很火的老狼他们聚会现场唱《美人》的时候其中一个人就应该用的这个软件伴奏的。
酷我音乐,发烧友都在这里听歌。
首先,“无损音质 大曲库”。2017年酷我音乐的无损曲库达到1000万,这在国内所有音乐软件中是排名第一的,发烧友在酷我找到想听的无损资源并且下载可以实现一站式。此外酷我音乐PC版本还有“一键提升音质”的功能,用户添加本地歌曲,软件检测到曲库中有相同歌曲的无损版本,会自动用无损版本代替本地版本,大家无需再找同一首歌的无损资源。
关于种类多样的音效。每个人喜欢的音乐风格不同,在播放音乐的过程中,在酷我音乐还可以选择开启蝰蛇音效,听到更多歌曲细节和高音,试听体验也棒棒的,酷我的蝰蛇音效包括3D美音、虚拟现场、超重低音、纯净人声等四种不同的效果,还有均衡器加持,满足发烧友的不同需求!酷我在项目栏还专门为音乐发烧友设立了HIFI发烧音乐专区,里面有大量的母带音频资源等各类高保真资源。
对于发烧友的听歌设备等问题,酷我音乐也做了大的改进,酷我音乐推出一项新的功能"智能煲机",这个功能无论对于发烧友、还是对于普通音乐爱好者来说,都十分易于操作,用了酷我的"智能煲机"可以让你的耳机或者音响设备达到最佳状态,从而享受更高品质的听觉体验。
在听歌硬件领域,酷我音乐先后推出蓝牙耳塞、蓝牙头戴耳机、防水蓝牙音箱和真无线立体声蓝牙音箱等品类。比如酷我K1无线耳机或者S7 Pro,面世以来,深受发烧友的推崇和钟爱。
另外在观看MV、唱K、听音识曲,甚至是社交等功能上也是比较先进了,酷我音乐应用多资源超线程技术,令歌曲和MV一点即播;酷我音乐播放器里自带酷我K歌,发烧友也不用再去专门下载K歌软件。
综上可以看出,酷我音乐对于音乐发烧友来说绝对是一款满足所有需求又贴心方便的音乐软件。发烧友们,一起来试试吧~
世间听音乐的人千千万,但是能够俘获一众音乐发烧友真心的音乐播放器不过寥寥。
各人的偏爱千差万别,对于我来说,只求用得顺心就好,但倘若真要排个高低,说说自己的珍爱,那在我心中,酷我音乐便是那“万花丛中一点红”。
酷我音乐有三点甚得我心:Hifi模式,煲机功能,还有母带音频。
先说Hifi模式,即许多音乐发烧友追求的“高保真”。这是一个声卡独占的功能,开启后其他软件和界面的声音就会被屏蔽掉,只留下音乐播放声。其实,在酷我音乐的Hifi模式出现之前,如果想要享受到Hifi的音乐播放效果,需要配置一系列的专业音响设备,先不提在价格上稍稍高昂的购置成本,单是现在音乐市场上参差不齐的设备选项,就已让人花了眼,不知如何下手。像我刚刚入门时,就在购置上花了冤枉钱,走了一些弯路。但自从酷我推出了Hifi模式,我就打开了轻松解锁双耳极致享受的开关,不仅省下一大笔开销,而且在即使没有专业设施的情况下,手机也能够达到专业级的播放水平。
如果说Hifi模式是软件功能的创新,那酷我的另一个功能——智能煲机可以说是硬件设备的福音。
从音乐论坛上看到,说只有经过煲机的耳机才能发挥出真正的性能,这就好像新买的 汽车 需要“磨合发动机”是一个道理。只有经过这样的一个“煲”的过程,耳机才能更好地呈现出各种类型的音乐效果。酷我的智能煲机可为发烧友们省时省力,对不同的设备,不同人的喜好,都准备了不同的煲机方案,还可以选择不同的煲机时长。经过验证,酷我的煲机和经验深厚的发烧友们自己煲机出来的效果有异曲同工之妙,甚至还高于后者。用酷我煲机之后,耳机发出的高音已不带毛刺了,变得圆润自然,中音温暖亲切,低频再也不是混成一团的轰隆隆,充满了细节感。因此,买了新耳机,我都可以放心的将耳机放在一旁让酷我静静地煲机。
最后一点!是众多发烧友可遇不可求的母带!真的很惊讶酷我音乐竟然能够把这种最顶级的音频拿出来,让用户享受。要知道,这种母带音频在市面上少之又少,基本上只能在录音室看到它的身影,但是像我们这种普通的音乐发烧友,又有几人能够接触到它的呢?“日日思君不见君”,这种比无损还无损,比极致更极致的母带音频,是每个音乐发烧友内心的最高殿堂。所以,还蛮感谢酷我音乐,如此细致的为用户服务,能让我近距离接触到母版。
细细数来,其实酷我音乐不只这几点让我为它倾心,但是就是这几点让我认定了它,一路跟随!也只有酷我,能够做到堪比专业设备的播放效果了!
我也是个音乐发烧友,这几年也烧了不少器材,每次退烧以后又发烧,又退烧又发烧,乐在其中吧,喜欢音乐的人吧,我想最高境界是欣赏音乐的旋律和歌词,而不是器材,在家我喜欢听CD,从音箱散发出的音乐让人陶醉,在外面我都是用手机连耳机听音乐,一般是开车的时候、坐地铁的时候,在户外的时候、一个人的时候听得比较多一些,毕竟手机网络随时随地听还是比较方便的。
我的音乐手机软件最常用的是网易云音乐和苹果music两款,偶尔听一下酷狗,因为有些歌曲特别是新歌,酷狗有,网易没有,网易有,酷狗没有,网易的用得最多,我开通了VIP,这样可以播放和下载无损音乐了,网易云音乐里我最喜欢的就是建立自己的专辑和收藏一些专辑,因为我经常跑步,就收藏了很多跑步专辑音乐,跑步的时候连上蓝牙耳机播放,很方便,另外,通过PC使用网易云音乐可以下载歌曲到本地,然后手机连上PC,可以把下载的歌曲拷贝到手机里,通过一款叫APlayer的播放器本地播放,因为手机存储大,随便放多少也无所谓了。
说说苹果music吧,如果把苹果自带的各种应用删除的话,要留一个就music和备忘录了,我是每个月10元包月的,music应用的界面是我喜欢的格调,而且音乐比较新,比如最新的玛丽亚凯莉的《caution》也有,下载到资料库里,苹果设备就可以同步了,虽然我的苹果设备就iphone。
我的音乐手机软件就这么四款,用用足够了,希望给网友们一点参考,更多 科技 观点请点击关注,谢谢!
要在家里的话,可以装个海贝播放器这个APP,功能极为强大,
最好的功能是可以播放dsd64,dsd128这样的高解析音频,代替数字转盘
当然如果要保持最高音质,可以设置里开启usb独占模式,otg线连usb解码的dac,再连平衡耳放和耳机,这样一路都是高品质无损输出,要什么效果就看这一路的设备和线材档次了
外出的话就连便携解码耳放一体机,简单点就降噪蓝牙耳机或者直推,随便听听不用太在意
dsd文件都很大,海贝里有可以连网络共享文件夹的功能,音乐都可以存电脑
如果要随便听听,那网易云音乐,qq音乐之类都很好,音质不用太讲究,听个开心就好
手机里这个是最专业的
真正的音响发烧友应该追求的是以往那种模拟录音有血有肉, 情感 丰富的效果,而不是听听cd就觉得自己是发烧友了,因为发烧友那怕是听cd也要把cd听出当年的模拟味才算是一种满足,我追求的也是当年模拟味的感觉。
至于发烧友用什么音乐软件可能五花八门,发烧友里有的是玩音响发烧,有的是在玩播放器和耳机发烧,有的是在寻找一种能打动心灵的声音而发烧,有的是在玩各类高价位的播放器和耳机而发烧,有钱的富烧,没钱的穷烧,当然都乐此不疲。
我觉得我应该算是音响发烧友吧,听过许多音响器材,进口的,国产的,低价位的,高价位的,直到选定了我喜欢的声音。
耳机我听的也比较多,市面各品牌基本都试了试,但是无法改变我对SONY经典耳机的欣赏,至今也没有哪个牌子耳机能取代我的SONY耳机,我一般喜欢用虾米音乐这个软件,播放器也就SONY手机,耳机是08年泰国产的SONY MDR-E737LP,至于SONY的E282,E484,E888没有听过,但E737已经算不错的了,听歌 情感 丰富,有意境,我一般都是夜晚时分一个人坐在床头静静的听歌,啊!那时觉得整个世界都安静了下来,音乐在静静的流淌,好美好美,整个世界都变的好美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