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收了朋友几张银行卡跟着别人跑分。严重吗?
- 2、“跑分平台为套路贷”洗钱一案,涉案人员会面临什么刑法?
- 3、银行卡跑单赚佣金是什么意思
- 4、微信跑分赚钱这个是不是骗你的
- 5、银行卡跑分,获利五千左右,会怎么判刑?
- 6、银行卡跑分的过程是什么
收了朋友几张银行卡跟着别人跑分。严重吗?
你的行为确实涉嫌违法,甚至有可能犯罪,要不要自首自己决定。如果构成犯罪,自首肯定可以从轻处罚。
扩展资料
日前,银行卡“跑分”开始在网络流行开来。话说银行卡“跑分”什么意思?银行卡“跑分”怎么赚钱?据官方的说法,银行卡“跑分”背后是一种新型骗局,参与者有可能涉嫌犯罪。
银行卡“跑分”什么意思?怎么利用“跑分”来挣钱?简单点说,就是利用自己的银行卡,为别人进行代收款,随后赚取佣金。一般来说,佣金的比例在1%到2%之间。在一个“跑分”平台上,用户需要注册,然后绑定银行卡等个人信息,并上传个人的收款银行卡号,随后还要缴纳保证金,系统就会为你自动匹配订单。
银行卡跑分一般金额达到三千左右就会被立案处罚;银行卡跑分如涉嫌诈骗罪;依据《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 诈骗罪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诈骗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规定: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上的,应当分别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的“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
达到以上数额,又具有以下情节的,酌情从严惩处:
(一)通过发送短信、拨打电话或者利用互联网、广播电视、报刊杂志等发布虚假信息,对不特定多数人实施诈骗的;
(二)诈骗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扶贫、移民、救济、医疗款物的;
(三)以赈灾募捐名义实施诈骗的;
(四)诈骗残疾人、老年人或者丧失劳动能力人的财物的;
(五)造成被害人自杀、精神失常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
已达到“数额较大”的标准,但具有下列情形之一,且行为人认罪、悔罪的,可以根据刑法第三十七条、刑事诉讼法的规定不起诉或者免予刑事处罚:
(一)具有法定从宽处罚情节的;
(二)一审宣判前全部退赃、退赔的;
(三)没有参与分赃或者获赃较少且不是主犯的;
(四)被害人谅解的;
(五)其他情节轻微、危害不大的。
诈骗近亲属的财物,近亲属谅解的,一般可不按犯罪处理。
诈骗近亲属的财物,确有追究刑事责任必要的,具体处理也应酌情从宽。
“跑分平台为套路贷”洗钱一案,涉案人员会面临什么刑法?
这些涉案人员一旦面临被抓捕了,那么就会引受到相关法律的制裁,因为操作者他是代替人收钱也就是收款。而这些收款来的钱,可能就被用于洗钱啊,或者是其他的一些电信网络诈骗的懒违法交易使用。
在操作这整个的平台过程当中,因为涉及到了个人最重要的一些隐私账户,比如说银行卡,还有一些出借的二维码之类的。不仅给其他商户的一些带来了更大的财产损失,同时操作人还会产生一些严重的一些信用风险和金融的一些法律法规。
严重点的话就会被判处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还有就是妨害信用卡管理罪。
那么这个平台是什么?其实“跑分”平台,就是犯罪分子自建“跑分”平台,利用一些商户贪图小便宜的心理,诱惑其出租出借个人收款码。
而他们却不知道,如果犯罪平台跑路,那么他们账户将遭受经济损失。
其实在简单点说,“跑分平台”就是利用自己的网络支付收款码,替别人代收款,从而收取中间价。
所以在平常生活当中,自己的一些二维码,支付宝之类的一些支付的一些二维码千万不要出售或者说出借给别人。因为这是自己个人的一个金融账户,它里面包含了我们自己的一些银行卡号,还有一些手机的一些支付密码,还有提现的一些渠道啊之类的。一旦一卖给别人的话,那么那些人可能就会利用我们的这些行为信息去犯罪。到时候的话,不仅自己的一些银行卡上的钱会受到损失,可能还会引起一些纠纷。
所以无论是个人还是做生意的伙伴们,一定要注意这方面的一些意识。千万不要贪图小便宜,或者说为了几百块钱就把自己的信息随便卖给别人。
银行卡跑单赚佣金是什么意思
“跑分”就是利用银行卡、微信或支付宝收款码,为别人进行代收款随后赚取佣金。
由于招募者宣称来钱快、回报高,不少年轻人参与其中。“跑分”平台打着兼职招聘的旗号,招揽群众出借自己的支付账户,通过搭建平台网站,以类似网约车的抢单模式进行运作。警方提醒,一定警惕“跑分”陷阱,注意保护个人信息,不要被高额佣金所诱惑,以免沦为犯罪分子实施违法犯罪的帮凶。
注意事情:
这些租赁来的支付账户被大量用于电信网络诈骗、网络赌博等违法犯罪进行收款,其实就是洗钱,一些不明就里的年轻人参与此类兼职,在承担经济损失风险的同时,还将可能按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的定罪量刑标准,负相应的法律责任。
微信跑分赚钱这个是不是骗你的
微信跑分赚钱是真的,但跑分具有很大的风险,比如有可能涉及赌博、色情、欺诈收款等。
微信“跑分”是一个比较新鲜的“薅羊毛”方式,尤其是春节期间,在公众号、贴吧等渠道,不少用户做起了“跑分”的生意。跑分就是利用个人的微信或支付宝的收款码,为别人进行代收款,随后赚取佣金。
一般来说,佣金的比例在1%到2%之间,也就是说,接一个10000元的“跑分”项目,可以赚取100元到200元。在一个“跑分”平台上,用户需要先用自己的手机号码进行注册,随后进入主页,主页中显示个人资料,还可以查询资金、银行卡以及系统剩余收款单信息。
主页中的“会员奖励金排行榜”显示,当日奖励金额最高一名用户收到2785.71元,收款额在2000元以上的也有不少;而在累计奖励金排行榜上,总奖励金额最高的一名用户奖励金额达12万余元,奖金累计上万元的有不少人。
若想进行下一步,必须绑定银行卡,输入身份证号码,以及QQ号码和QQ邮箱。在设置一栏的“收款”界面,显示三种收款方式,微信二维码。在创建账户后,需要上传收款二维码,此时需要设定收款金额,并输入二维码的照片链接。至此,就做好了全部前期准备。
在缴纳保证金后,就可以点击“开始匹配”,系统会自动为用户匹配小于或等于保证金金额的订单,在抢到订单后,用户需要留意自己微信和支付宝中的回款。当回款达到保证金金额时,就自动停止抢单,需要重新支付保证金。
微信“跑分”平台为用户、黑灰产人员提供技术支持和线上操作平台,他们通过在平台放单,利用参与者的微信支付收款码走钱。代理人通过平台注册,借助贴吧、网赚兼职群等推广吸引用户加入,通过推广用户注册赚取佣金费率差。
注意事项:
1、“跑分”平台的用户,如果对“跑分”平台可能涉嫌洗钱罪事先有合理的怀疑,并且还参与其中,在此情况下,“跑分”平台的用户有构成洗钱罪的共犯。若构成洗钱罪的共犯,依据我国《刑法》的规定,该共犯者人可能要判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
2、可能每个用户参与其中的位置不一样,角色不同,相应的承担的刑事责任也不同。如果有很多下线,下线的钱都集中到这个上线的手里,那么这个上线承担的刑事责任会高于其下线的刑事责任。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微信“跑分”日赚千元?可能成洗钱犯罪帮凶
银行卡跑分,获利五千左右,会怎么判刑?
时代在发展,网络越来越发达,在信息科技的帮助下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幸福美满。可是在幸福的同时,有些人却利用信息科技来谋取不法之财。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网络诈骗。这些不法分子利用各种手段欺骗受害者,让受害者损失巨额财产。更有人利用受害者想赚钱的心理,让受害者进行违法行为,从而承担严重后果。
银行卡跑分是什么?
其实刚听到这个词语的时候,我并不明白银行卡跑分到底是干什么。通过查询资料,我明白银行卡跑分就是让持卡人利用自己的信用卡为犯罪嫌疑人收取赃款。因为有高额佣金,因此许多年轻人都会出卖自己的信用卡从而赚取钱财,但是此类银行卡跑分行为违反我国法律。而且从事此类工作会暴露自己的个人隐私,有些犯罪嫌疑人还会利用此类犯罪来诈骗。因为行为违法,所以受害者也不会向警方报警,从而选择忍气吞声自己承担损失。这也会帮助犯罪分子增长他们的嚣张气焰,因此希望大家都不要进行此类行为,老老实实赚钱。
获利5000会怎样判刑?
首先要明确这样的行为会违反国家法律,因此会受到惩罚。而且银行卡跑分如果金额达到3000元以上,就会被立案调查。一般会以诈骗罪定刑处罚,而且根据我国刑法,如果说较大会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5000元处于3000至1万元,因此属于数额较大。如果说在主观上不受欺骗,就是为了赚钱而进行违法行为,很有可能会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如果说是受胁迫或者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进行跑分,很有可能会从轻或减轻处理。所以如果进行违法事件,就一定会付出相应的代价。
遵纪守法,争做文明公民。
法律是一个国家最基本的保障制度,我们生活在法治社会中,因此一定要遵守国家法律。有时候不经意的行为都有可能造成犯罪,因此在做任何兼职之前都要三思而后行,都要探寻其中的规律。不能为了钱财不能为了利益,就去做违法乱纪的事情,就为犯罪嫌疑人当帮凶。所以希望每一位中国公民都可以遵纪守法,都可以秉持自己心中的信念,为国家作出贡献当一位文明公民。
银行卡跑分的过程是什么
银行卡跑分是指:持卡人利用自己的信用卡收款码替别人代为收款来赚取佣金的做法。
在银行跑分中,可以通过pos机刷卡或者通过扫码收款,在这个过程中,一般来说会得到佣金的比例在1%-2%之间。但是,使用银行卡跑分属于灰色地带的交易,这种行为存着一定的违法性。因为它“快速、高利润”,但是安全性低。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树立正确的法律意识,不要使用银行卡进行跑分这种操作,因为这是一种违法行为;同时,也不要被一些蝇头小利冲昏了头脑,要知法守法。
拓展:
所谓“跑分”,是指参与跑分不法活动的个人,也就是俗称的“跑分者”,先向跑分平台交纳一定保证金,并提供本人银行卡、对公银行账户、第三方收款码等支付工具,让不法分子利用这些账户转移非法资金,协助不法分子进行洗钱。
跑分者可从这一过程中获得一定比例的佣金作为报酬。进一步分析整个跑分不法活动的上下游链条,可看到由俗称“卡农”“菜商”“水房”等多人串联而成,其中“卡农”是指给不法分子提供大量银行卡以供资金流转账户所需; “菜商”则负责盗取个人信息以出售给商家、个人;“水房”则负责将赃款化整为零并漂白资金后,达到洗钱的目的。
通过“跑分”清洗的资金,除了用来为网络赌博充值外,还可作为电信诈骗、偷逃税款、地下钱庄等洗钱上游犯罪清洗资金的管道。单从银行防范客户利用跑分洗钱的角度分析,正因为跑分的本质,就是出租银行卡、对公银行账户、收款码等给不法分子使用,因此如何辨识出这些有问题的银行卡或账户便成为关键所在。从银行卡或账户所有人的特征来看,参加跑分的个人“跑分者”,多是90后、00后无正当职业或低收入的年轻流动人口,当中又常见年轻农民、城市打工者、在校大学生甚至家庭主妇等。
至于参与跑分最常见的对公账户,多以无实际经营地址、无真实经营或无人员的“空壳公司”为主,客户主体特征则类似出租、倒卖银行账户的主体,银行只要强化客户开户环节的尽职调查,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做好流动就业群体等个人银行账户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进行严格把关,就可以消除很大一部分利用银行卡跑分的洗钱风险。
如果银行发现符合上述指导意见中关于流动人口的特征,或是在客户身份、职业、年龄、交易等方面,可能符合跑分不法活动的特征,那银行须仅提供与该账户风险等级相匹配的账户功能,并审慎限制该客户使用网上银行、手机银行、快捷支付等非柜面业务,并合理设置非柜面单一账户的资金转出限额、交易笔数、验证方式等,后续再根据客户的合理需求,甚至突发需求或账户风险等级的变化再进行调整。
银行要防范跑分的洗钱风险,还可以从账户交易的可疑特征来分析,与那些被出租、被倒卖的银行账户雷同,跑分者的账户常有短时间内交易规模大、与客户尽职调查的职业或年龄不符、账户过渡性质明显、交易对手众多、在大量交易前有小额测试交易等,加上交易时间又多在半夜或凌晨等非正常交易时间,都是涉嫌“跑分”行为的征兆。
虽然银行面对的参与跑分不法活动的客户特征,与可疑交易或出租、倒卖银行账户等相似,但不同的是,出租、倒卖银行卡的账户原所有人,并未直接参与后续实际资金转移的操作,也不知道银行卡在谁手里,对卡内发生的交易并不清楚,而且被出售的账户都是受他人操控,划转资金过程中更不存在佣金的问题,而在跑分环节中,跑分者直接参与资金划转或收取佣金,明显地协助不法分子进行洗钱。
此外银行还须注意,因为第三方支付交易的限额往往较低,因此不法分子多用于网络赌博充值等,这类不法活动的特征是出现笔数多,但单笔金额较小,相较而言,银行卡的非面对面交易,尤其是网银交易的限额就较高,因此,若是通过银行卡进行“跑分”,就可能会出现单笔交易金额大、累计交易金额更大的情形。
最后,不法分子设计跑分交易的目的,就是为了掩盖真实交易的来龙去脉和洗钱的真实意图,所以银行要从跑分模式的资金流中,追踪银行账户流转到第三方支付账户的资金路径,或是反向追踪从第三方支付账户流转至银行账户中的资金路径,都不是件容易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