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孙悟空的法号
- 2、孙悟空的封号有哪些?
- 3、西游记中,孙悟空的法号
孙悟空的法号
孙悟空的法号就是悟空。
祖师门中有十二个字,分派起名,到猴王乃第十辈之小徒矣。那十二个字乃‘广大智慧真如性海颖悟圆觉’十二字。排到猴王,正当‘悟’字。祖师便为猴王起就个法名,叫做‘悟空’。
祖师从猴王身上取个姓氏‘猢’。猢字去了个兽旁,乃是个古月。古者老也,月者阴也。老阴不能化育,教他姓‘狲’。狲字去了兽旁,乃是个子系。子者儿男也,系者婴细也,正合婴儿之本论,姓‘孙’。
孙悟空,又呼“行者”,出身东胜神洲傲来国花果山水帘洞,金水为真空之性,悟得此空,还须行得此空,而金水攒矣。
扩展资料
南宋时期《大唐三藏取经诗话》中出现的“白衣秀才猴行者”是孙悟空第一次在文本资料里出现,应是吴承恩创造孙悟空的雏型。猴行者作为取经过程的护法形象出现,使玄奘取经故事脱离了历史原型,给取经故事增加了丰富、神奇的内容。
这位猴行者原是一位大罗神仙,因偷吃王母蟠桃,被贬至花果山。他是一位学问渊博的秀才,诚心保护唐僧西天取经。他自称花果山紫云洞八万四千铜头铁额猕猴王,能知过去未来之事,还知道西天取经有百万程途要经过三十六国,多有祸难。他能广施法力,将玄奘等六位凡夫俗子带到天上水晶宫赴斋。大梵天王赠给猴行者的隐形帽、金锡镮杖、钵盂三件法宝在西天取经、降妖伏怪、征服险阻过程中也发挥了巨大作用。
同时,在整个西天取经过程中,他一直和法师患难与共,结伴同行,从东土一直走到西天。尽管这个号称“花果山紫云洞八万四千铜头铁额猕猴王”的白衣秀才的“神”与“形”,名与实常发生矛盾,但是《诗话》中的猴行者已经初步具备了吴承恩《西游记》的雏型。而必须注意的是,在《诗话》的猴行者身上,人、神、猴三种艺术因素并没有得到很好的统一,直到《西游记平话》和杂剧《西游记》中,才有了新的飞跃。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孙悟空 (中国古典名著《西游记》中的主角)
孙悟空的封号有哪些?
如果是封号的话,只有弼马温和斗战圣佛了。
孙行者,齐天大圣都是自封,自封又可以说为自称,所以并不能算上称号。
悟空是法号,不是封号。
另外,还有别的叫法。
大圣(别人对齐天大圣的简称,也是未成佛时的尊称)
大师兄:八戒,沙僧,小白龙专用。
孙行者,者行孙,行者孙,自称
瘟猴:蔑称
西游记中,孙悟空的法号
西游记中,孙悟空的法号是:孙悟空。是唐僧取的。
孙悟空出生于娑婆世界东胜神洲傲来国花果山,自开辟以来的仙石孕育而生。但仙石并非毫无来历,处于十洲三岛的祖脉上,其高围按二十四气,其上窍孔对应九宫八卦(九窍八孔)。
一天仙石迸裂,产一石卵, 经风一吹,化作一石猴,石猴出世后,眼里冒出两道神光,射冲斗府,惊动的天上的玉皇大帝。之后因为成功闯入水帘洞,被花果山诸猴拜为“美猴王”。
之后大闹天宫,十万天兵天将、四大天王、二十八星宿对其围剿亦不能将其打败,后来在与如来的打赌斗法中失利,被压在如来舍去一手化作的五行山(唐时更名两界山)下五百余年悔过自新。
后经观音点化,被唐僧救出,法号行者,保护唐僧西天取经,一路降妖除魔,不畏艰难困苦,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最后取得真经修成正果,被封为斗战胜佛。
扩展资料:
孙悟空名字的由来:
一、孙
孙悟空本来就是“猢狲”,两字除去偏旁后都可以作为姓氏,但是祖师解释说:
“猢”字去了个兽旁,那是个古月。古月者老也,月者阴也。老阴不能化育,教你姓“孙”倒好。“狲”字去了兽旁,乃是个子系,子者儿男也,系者婴系也,正合婴儿之本论,教你姓“孙”罢。
“孙”是少阳之象。少阳代表初生婴儿,初升朝阳,象征着昂扬的生命力和创造力,是人所应该追求的阶段。姓“孙”不姓“胡”,是菩提祖师希望大圣可以生气勃勃、努力精进的体现。
二、悟
菩提祖师说:“我门中有十二个字,分派起名,乃”广、大、智、慧、真、如、性、海、颖、悟、圆、觉”这十二字,排到你,正当个“悟”字。”
“悟”即吾心,这个心是清净的根本,“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悟得吾心本是清净,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三、空
祖师说:与你起个发名叫做“孙悟空”,好么?祖师没有细说为什么“悟”的后面是个“空”,大圣也没有细问,只是一连说了三个“好”字。
由此,大圣就变成了“孙悟空”。其实对于“悟空”二字,《西游记》在这段中的两句诗可以很好地解释:鸿蒙初辟原无姓,打破顽空须悟空。
“空”字代表着万法皆不可得,不可执着。这句“打破顽空须悟空”就好像上了高山的人也终究是要回归平地的,但是他们在山上领略的风景却会是毕生难忘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孙悟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