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盗号算犯罪吗?被抓会被怎么判刑?
- 2、小伙网上被骗2000元找网警帮忙为什么结果更惨?
- 3、李俊 被捕过程
- 4、whboy是谁?好像是个病毒制造者,他是谁?
- 5、为什么现在盗号的人这么多呢?
- 6、热血传奇祖玛装备派送盗号网站木马进去号就被盗我已被盗10万元宝屠龙
盗号算犯罪吗?被抓会被怎么判刑?
盗号的行为属于违法行为,会根据后果严重程度进行处罚。
根据: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于2000年12月28日通过的《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第四条第(二)项规定:
“非法截获、篡改、删除他人电子邮件或者其他数据资料,侵犯公民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的,依照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条,利用互联网实施违法行为,违反社会治安管理,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公安机关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法》予以处罚;违反其他法律、行政法规,尚不构成犯罪的,由有关行政管理部门依法给予行政处罚;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或者纪律处分。
利用互联网侵犯他人合法权益,构成民事侵权的,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扩展资料:
人民网2018年6月11日报道:
标题:计算机网络犯罪年轻化 游戏盗号也是犯罪
利用自己大运营商渠道商的身份,通过QQ联系一名外号JIM的男子,以700元的价格买入“信息写入”非法软件,模拟身份证读卡器数据向中国移动公司官网实名登记系统输送虚假身份信息,开卡1万余张,使用这批“电话黑卡”申请注册QQ账号或微信号出售牟利。
广东省人民检察院近日通报,2017年以来,广东检察机关审查起诉计算机网络犯罪案件218件463人。计算机网络犯罪呈现手段智能化、犯罪主体年轻化等特点,内外部人员互相勾结、多种犯罪交织,隐蔽性和破坏性日趋增强。“犯罪分子多熟练掌握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洞悉网络缺陷与漏洞,能够借助专业知识和工具,对网络系统及数据信息发动攻击,作案时间短,不留痕迹。”广东省检察院相关负责人说。
佛山市禅城区的罗某攻破税务系统网站篡改企业报税信息后,通知“客户”到税务局或自助终端机打印虚假缴税清单,一个月内多次作案均未被察觉。广州市番禺区的陈某,把含有保健品广告链接的脚本程序添加到木马病毒软件中,侵入番禺区人社局等28个政府门户网站服务器,将保健品广告以超链接形式挂靠在网站,造成恶劣社会影响。
检察机关办案发现,犯罪分子受高额报酬诱惑,采取内外勾结方式,以非法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或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等手段为“客户”提供特殊服务,有的甚至形成犯罪利益链条。
冯某等3人利用远程技术和系统漏洞,非法控制交通违法处理系统,通过中介、二手车行、微信群等平台,大量非法招揽车辆交通违法业务,按照不同车型、不同扣分层级,对应收取每笔50元至600元不等的费用,帮助车主抵扣或消除扣分记录。
在揭阳市榕城区人民检察院办理的一宗计算机网络犯罪案中,林某利用自己在车管所辅助受理、录入车管业务的工作之便,进入车管所公安网交管系统“六合一”终端平台,篡改电脑系统中存储的驾驶员电话号码,使计算机信息系统中存储的数据被大批量修改,造成大量驾驶员的驾驶证无故被盗分,甚至个别驾驶员被吊销驾驶证。
计算机网络具有开放性、不确定性、虚拟性等特点,加上犯罪成本较低、手段隐蔽,客观上为其他类型犯罪提供了便利条件。部分不法分子掌握网络技术后,明知他人将利用技术成果实施犯罪,仍为犯罪分子制作犯罪工具。
在吕某等人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案中,吕某两人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洗钱等犯罪,还为犯罪分子制作、售卖虚假彩票、投资理财网站非法获利。购买虚假彩票、投资理财网站的犯罪分子利用虚假彩票网站发送诈骗信息,实施网络诱骗活动。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计算机网络犯罪年轻化 游戏盗号也是犯罪
小伙网上被骗2000元找网警帮忙为什么结果更惨?
现代人的生活离不开网络,在网上查资料,用手机购物,都已不是稀奇事儿,可网络上也有不少陷阱,太相信网络,是会出事的。
武汉一小伙玩网游被骗了,他又在网上找了名“网警”,这不,被骗得更惨了……
陈某今年20岁,是武汉江夏一名普通上班族,下班后喜欢打网络游戏。
今年5月,他在玩某款游戏时,因购买游戏装备被骗了2000元,向游戏客服申诉也未果。情急之下,陈某在百度上搜索“网络警察”几个字,找到一个警徽作为头像的“网警”QQ号,请“警察叔叔”帮他伸张正义。
该“网警”表示立即受理案件。
随后,该“网警”打电话告知陈某,已经拦截了陈某的被骗资金。但由于账户已被冻结,需要陈某向一指定账户转款才能激活他自己的账户,拿回他被骗的钱。
当天,陈某分三次向账户名为符某的“网警”汇款共计2.7万余元,下午陈某再次与符某联系时,再也联系不上。
是的!他又被骗了!!!
陈某自觉受骗当即报警,警方后在海南,将犯罪嫌疑人符某抓获。
!经符某交代:
他仅是冒充网络警察行骗团伙中一个环节。半年前,他在网上认识一个叫“杨哥”的人,“杨哥”让符某用身份证开通了一个游戏账户,专门负责收款,后转给“杨哥”。
符某从每笔收款中提成12%,符某还通过发展其他收款的下线,从下线处每笔提成4%。大半年时间中,符某共收款30余万,据初步估算,获利已有10余万元。
符某还交代,在团伙中,有专门负责与受害人电话沟通的“话务人员”,通过一系列专业术语,让受害人深信找到的就是伸张正义的“网络警察”。
目前,符某已被江夏区检察院批准逮捕,其同伙正在追抓中。
现在互联网上的骗术层出不穷,令人防不胜防,史上最全的八类60种通讯网络诈骗手段,赶紧读起来~
一、仿冒身份欺诈:
通过冒充伪装成领导、亲友、机构单位等身份进行欺诈。
1.冒充领导诈骗:假冒领导秘书或工作人员等身份打电话给基层单位负责人,以推销书籍、纪念币等。
2.冒充亲友诈骗:冒充通讯账号主人对其亲友或好友以“患重病、出车祸”等紧急事情为名实施诈骗。
3.冒充公司老总诈骗:通过一系列伪装,冒充公司老总向员工发送转账汇款指令。
4.补助救助、助学金诈骗:向残疾人员、学生、家长打电话、发短信,谎称可以领取补助金、救助金、助学金。
5.冒充公检法电话诈骗:以事主身份信息被盗用、涉嫌洗钱、贩毒等犯罪为由,要求将其资金转入国家账户配合调查。
6.伪造身份诈骗:犯罪分子伪装成“高富帅”或“白富美”,以资金紧张、家人有难等各种理由骗取钱财。
7.医保、社保诈骗:谎称受害人账户出现异常,之后冒充司法机关工作人员以公正调查、便于核查为由,诱骗受害人向所谓的安全账户汇款实施诈骗。
8.“猜猜我是谁”诈骗:冒充熟人身份,向受害人借钱。
二、购物类欺诈:
通过以各种虚假优惠信息、客服退款、虚假网店实施欺诈。
9.假冒代购诈骗:以优惠、打折、海外代购等为诱饵,待买家付款后,又以“商品被海关扣下,要加缴关税”等为由要求加付款项实施诈骗。
10.退款诈骗:谎称受害人拍下的货品缺货,需要退款,引诱求购买者提供银行卡号、密码等信息,实施诈骗。
11.网络购物诈骗:犯罪分子通过开设虚假购物网站或网店,在事主下单后,便称系统故障需重新激活。后通过QQ发送虚假激活网址,让受害人填写个人信息,实施诈骗。
12.低价购物诈骗:犯罪分子发布二手车、二手电脑、海关没收的物品等转让信息,事主与其联系,以缴纳定金、交易税手续费等方式骗取钱财。
13.解除分期付款诈骗:犯罪分子冒充购物网站的工作人员,声称“由于银行系统错误“,诱骗受害人到ATM机前办理解除分期付款手续,实施资金转账。
14.收藏诈骗:犯罪分子冒充收藏协会,印制邀请函邮寄各地,称将举办拍卖会并留下联络方式。一旦事主与其联系,则以预先缴纳评估费等名义,要求受害人将钱转入指定账户。
15.快递签收诈骗:犯罪分子冒充快递人员拨打事主电话,称其有快递需签收但看不清信息,需事主提供。随后送“货”上门,事主签收后,再打电话称其已签收须付款,否则讨债公司将找麻烦。
三、活动类欺诈:
通过微信、微博等社交工具发布各种虚假活动,引诱用户参与进行诈骗。
16.发布虚假爱心传递:犯罪分子将虚构的寻人、扶困帖子以“爱心传递”方式发布在网络上里,引起善良网民转发,实则帖内所留联系电话是诈骗电话。
17.点赞诈骗:犯罪分子冒充商家发布“点赞有奖”信息,要求参与者将姓名、电话等个人资料发至社交工具平台上,套取足够的个人信息后,以获奖需缴纳保证金等形式实施诈骗。
四、利诱类欺诈:
以各种诱惑性的中奖信息、奖励、高额薪资吸引用户进行诈骗。
18.冒充知名企业中奖诈骗:冒充知名企业,预先大批量印刷精美的虚假中奖刮刮卡,投递发送,后以需交个人所得税等各种借口,诱骗受害人向指定银行账号汇款。
19.娱乐节目中奖诈骗:犯罪分子以热播栏目节目组的名义向受害人手机群发短消息,称其已被抽选为幸运观众,将获得巨额奖品,后以需交保证金或个人所得税等各种借口实施诈骗。
20.兑换积分诈骗:犯罪分子拨打电话,谎称受害人手机积分可以兑换,诱使受害人点击钓鱼链接。如果受害人按照提供的网址输入银行卡号、密码等信息后,银行账户的资金即被转走。
21.二维码诈骗:以降价、奖励为诱饵,要求受害人扫描二维码加入会员,实则附带木马病毒。一旦扫描安装,木马就会盗取受害人的银行账号、密码等个人隐私信息。
22.重金求子诈骗:犯罪分子谎称愿意出重金求子,引诱受害人上当,之后以缴纳诚意金、检查费等各种理由实施诈骗。
23.高薪招聘诈骗:犯罪分子通过群发信息,以月工资数万元的高薪招聘某类专业人士为幌子,要求事主到指定地点面试,随后以缴纳培训费、服装费、保证金等名义实施诈骗。
24.电子邮件中奖诈骗:犯罪分子通过互联网发送中奖邮件,受害人一旦与犯罪分子联系兑奖,犯罪分子即以缴纳个人所得税、公证费等各种理由要求受害人汇钱,达到诈骗目的。
五、虚构险情欺诈:
通过捏造各种意外不测、让用户惊吓不安的消息实施欺诈。
25.虚构车祸诈骗:犯罪分子以受害人亲属或朋友遭遇车祸,需要紧急处理交通事故为由,要求对方立即转账。当事人便按照犯罪分子指示将钱款打入指定账户。
26.虚构绑架诈骗:犯罪分子虚构事主亲友被绑架,如要解救人质需立即打款到指定账户并不能报警,否则撕票。当事人往往不知所措,按照犯罪分子指示将钱款打入账户。
27.虚构手术诈骗:犯罪分子以受害人子女或父母突发疾病需紧急手术为由,要求事主转账方可治疗。遇此情况,受害人往往心急如焚,按照犯罪分子指示转款。
28.虚构危难困局求助诈骗:犯罪分子通过社交媒体发布病重、生活困难等虚假情况,博取广大网民同情,借此接受捐赠。
29.虚构包裹藏毒诈骗:犯罪分子以事主包裹内被查出毒品为由,要求事主将钱转到国家安全账户以便公正调查,从而实施诈骗。
30.捏造淫秽图片勒索诈骗:犯罪分子收集公职人员照片,使用电脑合成淫秽图片,并附上收款账号邮寄给受害人进行威胁恐吓,勒索钱财。
31.虚构小三怀孕做流产:犯罪分子冒充儿子发送短信给父母,充分利用老年人心疼儿子的特点,诱惑受害者转账。
六、日常生活消费类欺诈:
针对日常生活各种缴费、消费实施欺诈骗局。
32.冒充房东短信诈骗:犯罪分子冒充房东群发短信,称房东银行卡已换,要求将租金打入其他指定账户内,部分租客信以为真,将租金转出方知受骗。
33.电话欠费诈骗:犯罪分子冒充通信运营企业工作人员,向事主拨打电话或直接播放电脑语音,以其电话欠费为由,要求将欠费资金转到指定账户。
34.电视欠费诈骗:犯罪分子冒充广电工作人员群拨电话,称以受害人名义在外地开办的有线电视欠费,让受害人向指定账户补齐欠费,部分群众信以为真,转款后发现被骗。
35.购物退税诈骗:犯罪分子事先获取到事主购买房产、汽车等信息后,以税收政策调整可办理退税为由,诱骗事主到ATM机上实施转账操作,将卡内存款转入骗子指定账户。
36.机票改签诈骗:犯罪分子冒充航空公司客服,以“航班取消、提供退票、改签服务”为由,诱骗购票人员多次进行汇款操作,实施连环诈骗。
37.订票诈骗:犯罪分子制作虚假的网上订票公司网页,发布虚假信息,以较低票价引诱受害人上当。随后,以“订票不成功”等理由要求事主再次汇款,实施诈骗。
38.ATM机告示诈骗:犯罪分子预先堵塞ATM机出卡口,并粘贴虚假服务热线,诱使用户在卡“被吞”后与其联系,套取密码,待用户离开后到ATM机取出银行卡,盗取用户卡内现金。
39.刷卡消费诈骗:犯罪分子以银行卡消费可能泄露个人信息为由,冒充银联中心或公安民警设套,套取银行账号、密码实施犯罪。
40.引诱汇款诈骗:犯罪分子以群发短信的方式直接要求对方向某个银行账户汇入存款,由于事主正准备汇款,因此收到此类汇款诈骗信息后,往往未经核实,即把钱款打入骗子账户。
七、钓鱼、木马病毒类欺诈:
通过伪装成银行、电子商务等网站窃取用户账号密码等隐私的骗局。
41.伪基站诈骗:犯罪分子利用伪基站向广大群众发送网银升级、10086移动商城兑换现金的虚假链接,一旦受害人点击后便在其手机上植入获取银行账号、密码和手机号的木马,从而进一步实施犯罪。
42.钓鱼网站诈骗:犯罪分子以银行网银升级为由,要求事主登录假冒银行的钓鱼网站,进而获取事主银行账户、网银密码及手机交易码等信息实施诈骗。
八、其他新型违法类欺诈:
43.校讯通短信链接诈骗:犯罪分子以“校讯通”的名义,发送带有链接的诈骗短信,一旦点击链接进入后,手机即被植入木马程序,存在银行卡被盗刷的风险。
44.交通处理违章短信诈骗:犯罪分子利用伪基站等作案工具发送假冒违章提醒短信,此类短信包含木马链接,受害者点击之后轻则群发短信造成话费损失,重则窃取手机里的银行卡、支付宝等账户信息,随后盗刷银行卡,造成严重经济损失。
45.结婚电子请柬诈骗:犯罪分子通过电子请帖的方式诱导用户点击下载后,就能窃取手机里的银行账号、密码、通信录等信息,进而盗刷用户的银行卡,或者给用户通讯录中的朋友群发借款诈骗短信。
46.相册木马诈骗:犯罪分子冒充“小三”身份激怒受害人点击“相册”链接,种植木马病毒获取用户网银信息等。
47.金融交易诈骗:犯罪分子以证券公司名义,通过互联网、电话、短信等方式散布虚假个股内幕信息及走势,获取事主信任后,又引导其在自身搭建的虚假交易平台上购买期货、现货,从而骗取事主资金。
48.办理信用卡诈骗:在媒体刊登办理高额透支信用卡广告,事主与其联系后,以缴纳手续费、中介费等要求事主连续转款。
49.贷款诈骗:犯罪分子通过群发信息,称其可为资金短缺者提供贷款,月息低,无需担保。一旦事主信以为真,对方即以预付利息、保证金等名义实施诈骗。
50.复制手机卡诈骗:犯罪分子群发信息,称可复制手机卡,监听手机通话信息,不少群众因个人需求主动联系嫌疑人,继而被对方以购买复制卡、预付款等名义骗走钱财。
51.虚构色情服务诈骗:犯罪分子在互联网上留下提供色情服务的电话,待受害人与之联系后,称需先付款才能上门提供服务,受害人将钱打到指定账户后发现被骗。
52.提供考题诈骗:犯罪分子针对即将参加考试的考生拨打电话,称能提供考题或答案,不少考生急于求成,事先将好处费的首付款转入指定账户,后发现被骗。
53.盗用账号、刷信誉诈骗:犯罪分子盗取商家社交平台账号后,发布“诚招网络兼职,帮助淘宝卖家刷信誉,可从中赚取佣金”的推送消息。受害人按照对方要求多次购物刷信誉,后发现上当受骗。
54.冒充黑社会敲诈类诈骗:犯罪分子先获取事主身份、职业、手机号等资料,拨打电话自称黑社会人员,受人雇用要加以伤害,但事主可以破财消灾,然后提供账号要求受害人汇款。
55.公共场所山寨WiFi:犯罪分子设置与山寨信号,这类信号就是一些盗号者在公共场合放出的钓鱼免费WiFi,当连接上这些免费网络后,通过流量数据的传输,黑客就能轻松将手机里的照片、电话号码、各种密码盗取,对机主进行敲诈勒索。
56.捡到附密码的银行卡:犯罪分子故意丢弃带密码的银行卡,并标明了“开户行的电话”,利用了人们占便宜的心理,诱使捡到卡的人拨打电话“激活”这张卡,并存钱到骗子的账户上。
57.账户有资金异常变动:犯罪分子首先窃取了受害者网银登陆账号和密码,通过购买贵金属、活期转定期等操作制造银行卡上有资金流出的假象。然后假冒客服打电话确认交易是否为本人操作,并同意给用户退款骗取用户信任,要求受害者提供自己手机收到的验证码,受害者一旦把短信验证码提供给了对方,对方就得手了。
58.先转账、再取现、后撤销:犯罪分子利用银行转账新规中转账和到账时间的“时间差”来设置圈套。采取先转账、后给现金的诈骗套路,在骗取到受害人现金后,撤销转账。
59.补换手机卡:犯罪分子先用几百条垃圾短信和骚扰电话轰炸手机,以掩盖由10086客服发送到手机号码上的补卡业务提醒短信;然后,拿着一张有受害者信息的临时身份证,去营业厅现场补办手机卡,使得机主本人的手机卡被动失效,从而接收短信验证码把绑定在手机APP上的银行卡的钱盗走。
60.换号了请惠存: 这属于冒充熟人的电信诈骗的“升级”。犯罪分子通过非法渠道获得机主的通讯录资料后,假冒机主给手机里的联系人发短信,声称换了新号码,然后向其手机里的联系人进行诈骗。
这可能是有史以来最长、也是最实用的防骗宝典了。有些骗术真的是超出你的想象!
大家切记这些,防止上当受骗。
李俊 被捕过程
瘦高个子的李俊,上身穿着看守所的黄色背心,一直低着头。2月14日,记者在湖北省仙桃市看守所见到了这名“熊猫烧香”病毒的制造者。
在和记者交谈的过程中,李俊一直只用简短的话语作答。
李俊父母都曾在当地一家水泥厂工作。在父母的劝说下,初中毕业的李俊没有继续上高中,而是上了这家水泥厂的技术学校。因为在当时看来,进了这所学校,以后就业会很容易。
技校毕业后,李俊在水泥厂工作了一段时间,当时的厂长这样评价李俊:“只知道闷头干活儿,不投机取巧,是一个老实人。”但最后李俊还是离开了这家水泥厂。
当时网络开始普及,街上开了好几家网吧,在泡网吧的过程中李俊发现自己的兴趣在于电脑,之后他就到了武汉一家电脑城打工。
离开水泥厂后,李俊也曾到广东等地的IT企业找和电脑有关的工作,但没有学历的他根本找不到职位,“用人单位不问也不看实际能力,只看学历。”
据李俊自己介绍,最初他设计病毒只是出于好奇和好玩,但网上不断有人找他定做病毒。
李俊本人养狗,比较喜爱动物。而网上流传的那个憨憨的熊猫烧香形象在他看来相当可爱,便将其用来做自己病毒的“形象代言人”。但对于“熊猫”造成的严重后果,李俊一开始并没有预计到,“没想到传播速度会这么快”。
李俊账户里的钱曾高达40多万元,白天睡觉、晚上上网的他并不经常出去玩,但见起网友来,他出手非常大方,经常飞机来飞机去,最多曾一天消费上万元。警方在其住处查获一大叠飞机票。
5个小时完成专杀软件,表示“以后要做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看到事情闹大了,李俊有点儿害怕,又编制了一个杀毒程序,想把病毒都杀掉,但编好后不敢挂在网上,怕警察顺藤摸瓜暴露了自己。但他知道警察肯定要来抓自己,甚至想过到在新疆开网吧的朋友处躲避。
在看押期间,他用了5个小时的时间,把这个杀毒程序完善成了一个专杀软件,通过在民警手机上的反复实验,杀毒效果非常好。目前,这个专杀软件已在网上公布,供被感染者免费下载。
在编写专杀软件的时候,李俊特别写上了一段话,对自己造成的负面影响表示歉意。
问及将来的打算,李俊低着头小声地说:“以后要做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在家人眼中,李俊孝顺、老实、讲义气
李俊和另一名本案的犯罪嫌疑人雷磊,家乡都在阳逻,距离武汉有一个多小时的车程。他俩制作的“熊猫烧香”,在阳逻已经路人皆知。当地很多人包括年轻人并不知道电脑病毒是怎么回事,他们只知道这两个伢“厉害、聪明”。
当记者来到李俊家采访时,他的母亲并不高兴。这些天她家里受到不少媒体的“轰炸”,有媒体还把李俊和他弟弟的照片登在了报纸上。李俊的母亲担心儿子的后半生怎么过,“以后还要娶媳妇啊”。
李俊的父母是当地水泥厂的退休职工。因为经济拮据,父亲现在还在另一家水泥厂打工,母亲在自家门前摆了一个饮食摊点。李俊21岁的弟弟从四川某高校音乐学院毕业,正准备到广州打工。这两天,李俊的父母饭吃得很少,睡眠也不好。
在母亲的眼里,李俊小时候,从不和别人打架,很老实。有一次邻居家把积木借给李俊玩,到了晚上,李俊吵着要按时还给邻居。弟弟小时候被别人欺负,李俊让弟弟不要和别人罗嗦,不要去还击。而且李俊讲义气,结交了不少朋友。
李俊小时候动手能力很强,旧收音机和旧手表之类的东西,李俊都能把它们拆了再装好。
李俊也从不与父母顶嘴,很听话,很孝顺,正因为如此,才在家人的劝说下,上了水泥厂的技术学校。不过家人对他去武汉打工之后的事情,就不怎么了解了,他们到现在还不懂电脑病毒是怎么回事。
他们觉得,因为李俊没有读过多少书,不懂法,所以才走上这一步。弟弟一再强调,自己的哥哥不是什么天才,只是很普通的一个人。
当雷磊家所在阳逻镇长山村窝子湾生产队的雷队长听到雷磊被捕的消息后,至今都疑惑不解:这个家道殷实的孩子怎么可能去犯罪?就在几天前,雷磊还开车回来为村里结婚的新人帮忙。
据他介绍,雷磊的父母是当地的个体户,开了一家机械厂,家里有几辆车,雷磊本人开了一辆本田车。在邻居的眼里,雷磊是个非常聪明的人,见到长辈很客气,为人处事也很不错。
另外,有些熟悉的人说,两人在上初中时,经常打游戏机,而且很厉害,都能一次通关到底。
老师回忆,班里给家庭困难的同学捐款,李俊捐的最多
湖北省娲石技术学校的副校长胡毅,怎么也没有想到,元旦时肆虐学校局域网的病毒“熊猫烧香”,竟然出自他曾经的学生李俊之手。在他眼里,李俊是一个头脑聪明,品行不错的好学生。
李俊是该校1998级机械专业的学生。胡毅还清晰记得,娲石水泥厂化建分厂招了4个学生,其中就有李俊,当时招生的标准就是品行好、成绩好、技术过硬。
据他回忆,李俊在技校读书的时候,非常好学,每次面对理科方面的提问,反应都特别快,学习成绩很优秀。有一次班里给一位家庭困难的同学捐款,李俊捐的最多。另外在他印象中,李俊不爱好体育运动。
“可惜了、可惜了”,胡毅一直这样说,他怎么也想不通,本来在学校里一个很好的孩子,到了社会上怎么会变成这样了,是不是受到了不公正、不公平的待遇。
中间人王磊一个多月赚了十几万元
“我一直在等你们来抓我”,看到警察的时候,还在上网的王磊特别的镇定甚至显得有点轻松,他说:“我心头的一块石头终于落了地。”
王磊,男,1985年生,山东威海人,无业,学过厨师。在病毒传播的整个链条中,王磊是个中间人的角色,他和写病毒的人、盗号的人、买卖装备的人都很熟。他负责将被“熊猫烧香”病毒感染后、被控制的“肉鸡”卖出去,所得收入和李俊五五分成。一个多月的时间,王磊就赚了十几万元,他喜滋滋地用这笔钱买了一辆吉普车。
“做厨师太累。用身体养活自己,还不如用大脑养活自己。”王磊对利用电脑病毒牟利的行业很清楚,知道里面有很大的“暴利”。
据办案民警介绍,当警方赶到王磊家里的时候,王磊和他的父母正坐在炕上,当时王磊正目不转睛地盯着电脑屏幕,跟“下线”进行交易。见民警进屋,王磊立即隐藏和自己相关的交易证据。
警方到来之前,王磊一家人正在开心地聊天,看到民警突然到来,一家人感到非常意外。尤其是王磊的母亲,当时情绪异常激动,对着民警大哭大喊:“为什么?这是为什么啊?我的儿子到底怎么啦?”同时,他的父亲也连连质问民警“王磊出什么事了”。不过,王磊显得很平静,淡淡地对母亲说:“不说了,不说了,快帮我把衣服穿起来。”
王磊还告诉办案的民警,“做这行的人很多,我被抓了是我运气不好。”
2004年11月,熊猫第一次来袭。“最开始‘尼姆亚’(反病毒工程师们最初将‘熊猫烧香’命名为‘尼姆亚’)不算厉害。”瑞星病毒组工程师史瑀说,随着病毒作者的不断更新,它的破坏力和传染力也随之上升。
2006年11月底,“尼姆亚”只有不到十个变种,12月开始,病毒从数日一更新,变为一日数更新,变种数量成倍上升。
这时候,“熊猫烧香”已经取代了“尼姆亚”这个名字。
12月中旬,“熊猫烧香”进入急速变种期,在几次大面积爆发之后,“熊猫烧香”成为众多电脑用户谈之色变的词汇。圣诞节过后,“熊猫烧香”版本已达到近百个。
1月9日,“熊猫烧香”迎来了一次全国性的大规模爆发,它的变种数量定格在306个。
金山毒霸客服中心有关“熊猫烧香”的日咨询量高达73%,感染用户以北京、广州、上海等大型城市为主。截至目前,“熊猫烧香”病毒变种已达416个,受感染电脑用户达到数百万台。
“熊猫烧香”因何难退
史瑀说,传统蠕虫病毒通过一台中毒电脑传至局域网内其他电脑,而“熊猫烧香”还可以通过网站传播。
感染“熊猫烧香”电脑,会在硬盘所有网页文件上附加病毒。
“如果被感染的是网站编辑和记者的电脑,那么通过中毒网页,‘熊猫烧香’可附身在网站的所有网页上。”史瑀说,访问这种中毒的网站时,网民就会感染“熊猫烧香”病毒。
从传统的“点对点”,到现在的“点对面”,“熊猫烧香”借助中毒网站的访问量传播。
据工程师们称,他们曾监控到,“熊猫烧香”感染过天涯社区、硅谷动力、pconline等门户网站,在暴风影音等知名软件的下载链接中也曾有“熊猫烧香”附身的痕迹。
同时,“熊猫烧香”还可借助搜索引擎进行传播。
病毒内部列出“鸣谢单位”
mopery是卡卡社区反病毒论坛的版主,也是一名反病毒高手。
2006年10月中,mopery接到网友求助。在帮忙解决电脑故障的过程中,他拿到了一个病毒样本,它就是“熊猫烧香”的原始版本。
在繁复的程序代码中,mopery看到了一段与程序无关的信息,其中有一行字母——whboy。
“whboy”这个名字,对于病毒研究者有着不一般的含义。
2004年,whboy发布了其创作的病毒“武汉男孩”,那是一种通过QQ传播的盗号木马,因为其变种的疯狂和传播的广泛,一年后,被江民反病毒中心列入2005年十大病毒之列。
此后,whboy还在一些病毒论坛和黑客论坛发帖,表示可以提供盗取QQ号服务,但不久后便销声匿迹,直至“熊猫”出现。
2006年12月初,“熊猫烧香”变种加速。随着变种增多,代码内附带信息也越来越多。
随后,武汉男孩似乎迷恋上了这种病毒内部列出“鸣谢单位”的模式,在1月5日的病毒留言中,感谢名单上添加了艾玛的名字。1月9日,感谢名单中又多了杀毒高手“海色之月”的名字,文末还添加了一句“服了……艾玛……”此后,武汉男孩开始频繁用这种方式与对手“交流”。
1月15日,武汉男孩还在留言中和反毒者taylor77打起了招呼:“我制作的病毒已经‘满城尽烧国宝香’。”
在“熊猫烧香”的最后一个版本中,武汉男孩写下了临别赠语,“在此对各位中过木马的网友和各位网管人员表示深深的歉意!对不起,你们辛苦了!”
一场未结束的战争
对于“武汉男孩”的身份有着很多猜测,民间反毒高手Mopery及瑞星反毒工程师史瑀均表示,“从留言的内容和程序代码来看,武汉男孩是一位有丰富病毒编写经验的熟手”,“武汉男孩本身精通网络技术和入侵技术,通过他上网的痕迹追查真身很难实现。
1月19日,“熊猫烧香”发布了一个新的变种,病毒作者宣称,这将是“熊猫烧香”最后一次更新。
1月24日下午,反病毒工程师们又发现了一种新型病毒,这种病毒和“熊猫烧香”十分相似,工程师怀疑它是“熊猫烧香”作者创作的新版本病毒。
这种病毒会把受感染用户电脑上的所有图标换成一个男子的头像,在头像的眼睛位置是两个电灯泡。反病毒工程师们担心的是,“灯泡男子”会成为“熊猫烧香”的接班人。
------------------------------------------------------------------------------
------------------------------------------------------------------------------
弟弟:哥哥说这病毒没什么大不了
弟弟李明比李俊小3岁。去年7月从西南民族大学音乐教育专业毕业后在四川成都上班。在家里,李明偶尔提起最近他和同学的电脑都中过“熊猫烧香”病毒。李俊听说后却一改以往的内向和谦卑,不屑一顾地笑了:“这病毒没什么大不了。”李明当时并没想到,哥哥就是“熊猫烧香”的始作俑者。李明说,李俊上小学时是游戏高手,经常一个游戏币在游戏室里泡一下午。因为花不了多少钱,父母并没有过多过问。他在读技校时学会了上网李明说,李俊数学和英语非常优秀,但没能考上高中,进了水泥厂自办的一所技校(现已改名为“娲石职业技术学校”)。问及李俊,在此工作20多年的老校工吴爹爹无论如何也记不起这样一个叫李俊的孩子不打架,学习成绩一般,家境一般,不谈女朋友,他实在太普通了。但就是在这所学校里,李俊学会了上网,也从此走进了他的“病毒人生”天天泡在网吧里,玩游戏,聊QQ,就像当年所有的网虫一样。哥哥说钱要靠自己挣当记者说,李俊这几年玩电脑挣的钱可买一座别墅时,李明先不信,然后喃喃地说,哥哥从没给过他零花钱,“有点小气”。李明的记忆中,李俊从不找父母要钱花。李俊2000年到武汉一家电脑城打工后,自己有了收入,但很少给家人钱花。李俊不沾酒,偶尔抽抽烟。请亲朋吃饭,一般在路边小餐馆点二三十元钱的菜,“够吃就行!”有人说,李明是你弟弟,应该给点零花钱。李俊总是很严肃地解释,“钱要靠自己挣!挣不到钱的人,是无能的人。”
李俊的父母一直在阳逻一水泥厂上班,前几年双双下岗,妈妈做了个小推车在街上卖早点,爸爸在一家私人瓦厂打工。李俊母亲姓陈,今年52岁。陈妈妈说,李俊小时候喜欢玩电脑,没事就到网吧玩,看儿子爱电脑,就给他买了一台电脑。“还说他不出去惹祸,每天就只知道在家上网,哪晓得他搞出这大的事来。”陈妈妈说,小俊的同龄人,很多喜欢在外面打架、喝酒,可小俊从不参与。陈妈妈不停流泪,嘴里唠叨着:“不给他买电脑就好了。”
父亲:一家人团不了年了
昨日下午,记者准备结束采访时,爸爸李宏安骑着摩托车下班回来了。李爸爸说,小俊出事后,他送了一床棉絮到看守所,本来想看看小俊,可是被拒绝了。“我们都想看他一眼。”李爸爸说,小俊自去市区打工后,就很少回家,一年也回不了一次,眼看要过年了,小俊的弟弟也从四川回来了,一家人在一起团个年,现在这愿望破灭了。
阳逻民警:李俊没有前科
李俊涉嫌制造“熊猫烧香”病毒案在阳逻被传得沸沸扬扬,有人谣传李俊从小就无法无天。对此,阳逻街水陆街派出所的负责人王振兴介绍,他是从报纸上得知李俊是当地人的。民警调出李俊的档案后发现,此前,李俊没有任何违法犯罪记录。民警走访调查后评论,“李俊是典型的高智商疑犯,不打架不斗殴,为人很低调,不张扬。”
曾多次到京穗网络安全公司谋职未果;湖北仙桃警方称“毒王”李俊是“网络天才但不懂法”
昨日,在湖北仙桃市公安局看守所“熊猫烧香”的制造者李俊说,编写病毒先开始只为了看看自己所学知识是否有用,证明自己编程技术扎实,后来发现售卖病毒可以赚钱,于是才向他们转让病毒。
昨日,仙桃市公安局局长称:“李俊是网络方面的天才,但他并不懂法,至今都不了解为什么传播网络病毒是违法行为。”
电脑专家会诊锁定李俊
1月31日下午,湖北省厅抽调6名网监精英和专门从国家计算机病毒应急处理中心赶来的1名专家,对该案进行专案研讨。网警获取了确定犯罪嫌疑人“武汉男生”的身份信息。“武汉男生”又名“小俊”,男,25岁左右,身高1.75米,网名为“DAVE”。根据“小俊”上网账户资料,警方锁定“小俊”。
2月3日下午,外勤组在出租屋抓获了“小俊”的弟弟李明,17时左右,警方从侦查中获悉,犯罪嫌疑人要潜逃。19时左右,回出租屋取东西的李俊被控制。
“网络天才”写毒牟利
“他是网络天才。”12日,省厅网监总队有关专家如此描述李俊。2004年毕业后,李俊曾多次到北京、广州等地寻找IT方面的工作,尤其钟情于网络安全公司,但均未成功。为了发泄不满,同时抱着赚钱的目的,李俊开始编写病毒,2003年曾编写过“武汉男生”病毒,2005年编写了“武汉男生2005”病毒及“QQ尾巴”病毒。
李俊以自己出售和由他人代卖的方式,每次要价500-1000元不等,将该病毒销售给120余人,获利10万余元。据估算,被“熊猫烧香”病毒控制的“网络僵尸”数以百万计,其访问按访问流量付费的网站,一年下来累计可获利上千万元。
“典型反社会人格障碍”
“李俊的这种行为,是由其破坏心理、畸形的价值观和侥幸心理共同影响造成的,这是典型的反社会人格障碍。”湖北警官学院犯罪心理学教研室主任徐俊文称。
李俊母亲说,小俊没读什么书,上技校的时候就非常喜欢电脑,怕他在外面学坏,家里就给他买了台电脑。
“不给他买电脑就好了。”陈妈妈流泪唠叨着。
才看了网友牛仔裤的“拯救“熊猫烧香”男孩李俊!”
我也想说说我的看法,本人文笔不好,见量!
对于[熊猫烧香]大家都因该知道了,制作者李俊,确实是一个人才,只可惜没用在正路上,天下黑客何其多?高手又有多少?在李俊之上的人又有多少牛仔裤兄可知道??
首先我想对你的观点提出点看法。你说中国几大杀毒软件都没能攻克熊猫烧香,就说他们是垃圾,是骗钱的! 不知你听说过这句俗话没:“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再好的防备也有疏漏的时候。防毒也好做毒也好,都是通过代码做出来的,代码就如人一般有千万个摸样,不可能只要安装了一个杀毒软件就可以一辈子不被病毒侵入了啊。要不还需要每天对杀毒软件进行升级做什么? 升级就意味着每天都有新毒的产生!
然后你说到:他自己怎么5个小时就能写出杀熊猫的代码!我的天啊,你懂不懂电脑?懂不懂写程序?自己写的破坏性程序当然会很了解 就能对证下药啊~就好象你把东西放那里你自己最清楚嘛~~~不信的话我就建议你以后不要用其他杀毒软件,直接拿他写的代码做杀毒软件杀别的毒看看!看能找出几个毒来!?
再者,你们觉得他好本事好厉害,但是你想没想过那些被病毒侵入造成损失的人?人家几万几百万的掉银子,你却在一边说风凉话,把他当偶像。
牛仔裤的原文说到:“假如你缺乏安全意识的话,不能、也不愿意堵上自家敞开的大门,那么很可能会有好奇的人进来坐坐,当然,碰上调皮或心眼坏的客人,会给你制造点混乱,把你需要的东西给藏起来、挪个地方、甚至盗走你的东西。作为主人,你不找建筑商理论,为什么要给自己家留道没有锁的门?为什么自己不买把锁把门锁好?却抓住进来坐坐的人不放,这是什么理论?主人为什么不反思一下自己的疏忽呢?你敞开大门,至少有“诱惑犯罪”的嫌疑;就象妓女诱惑嫖客,最后却只抓嫖客一样。”
我觉得这话真有点歪道理了,好比我踩你的脚还怪你怎么长了脚害我踩了你一样。
(牛仔裤)“假如不是媒体的跟风炒作,假如媒体不写什么“有人愿意出10万美金缉拿“熊猫烧香”的作者”的话,能引起那么多人的重视吗?那些所谓的“网警”眼看下了不台了,无奈之下也只能去有所作为了。如果说“熊猫烧香”造成了网络恐慌,媒体有推卸不了的责任。李俊如果被判有罪的话,那么把李俊推上审判台的正是媒体的推波助澜。 ”
我觉得你又说偏了,不是网警下不了台,而且根本没有下不了台这么回事。人之长情我搞的定就搞,搞不定当然请高手来搞咯!难道还任由他去搞破坏不成?媒体不报道谁的话谁会知道有人愿意出10万美金缉拿“熊猫烧香”的作者?如果李俊那时候还有点人性的话就因该知道事情的严重,及早收手将功补过了。
不过有一点你说的对,中国的教育体制问题确实暴露出很严重的问题。这不能不说是个弊端,是逼迫天才走向犯罪的原因,但这不是放他的理由。想必大家都知道黑客和红客的区别,他完全可以一边搞点网络维护一边读书或者打工,我不相信他不搞病毒就会饿死?如果这都可以放的话,那么谁能保证下一个怀才不遇的李俊,王俊或者赵俊不会也模仿他,搞破坏来找工作。那样的话又会有多少公司被黑,多少人从中获利?那么网络还有安全吗?
我不清楚他是被判什么刑法,但犯法就要受罚,这是分不开的。他在做的时候就因该想到后果,确实他是天才,这大家都该承认,可惜是黑客那边的天才,他缺乏理性的认识。其实惩罚他对他也没什么坏处,至少他出了名,至少他的才华被世人肯定。只是希望他不要放弃自己的梦想,好好改造,毕竟敢做敢当,敢于认识错误敢于承担责任才是爷们的表现!!
我不相信到了今天还会有软件公司会对他说:“你只有中学文化,你不行”了。祝愿他出来后能用自己正义的双手敲出一行行属于自己的软件王国。
时间急促,随便侃侃,说的不好的地方见量。其实罚于不罚个人有个人看法,只是法律是死的,侵犯了他人的生命财产安全就该罚``呵呵!
附录:李俊写在专杀工具中的一段话(编者有删节)
各位网友:
你们好!我是熊猫烧香的第一版作者。
我真的没有想到熊猫烧香在短短的两个月竟然疯狂感染到这个地步,真的是我的不对,或许真的是我低估了网络的力量,它的散播速度是我想不到的!对于所有中毒的网友、企业来说,可能是一个很大的打击,我对此表示深深的歉意!很对不起!
我要解释一些事情,有人说熊猫烧香更改熊猫的图标是我在诋毁大熊猫!这里我要解释下,这是绝对没有的事情,完全是出于这个图片比较让我个人喜欢,才会用的!
还有关于变种,我写这个的初衷也是这个,纯粹是为了编程研究,对于出了这么多变种,我是根本想不到的,这个责任也不全是在我的!还有人说熊猫病毒写出来是商业目的!这个完全是无稽之谈。我在这里承诺,本人是绝对没有更新过任何变种!
还有人说我是个心理变态,我在前面已经说了,感染的速度,变种的数量是我所料想不到的。还有,我写这个病毒的初衷完全是为了编程研究,对于这个评论,我也就不多说什么了!
这是我写的一个专杀程序,肯定是比不上专业级的杀毒软件了,但是我想这是我最后能给大家做的事情了。
熊猫走了,是结束吗?不是的,网络永远没有安全的时候,或许在不久,会有很多更厉害的病毒出来!所以我在这里提醒大家,提高网络安全意识,并不是你应该注意的,而是你必须懂得和去做的一些事情!
再一次表示深深的歉意,同时我发出这个专杀,愿能给大家带来帮助!
我很佩服他的..呵呵. 虽然不是什么专业级别的病毒,但由杀毒厂商的应对能力来看, 国内的这些杀毒厂商的技术也不过如此~!
whboy是谁?好像是个病毒制造者,他是谁?
“武汉男孩”又名“小俊”,男,25岁左右,身高1.75米,网名为“DAVE”。
原名李俊!
熊猫烧香作者!
省厅专家:他是网络天才
“他是网络天才。”12日,省厅网监总队有关专家如此描述李俊。
犯罪嫌疑人李俊今年25岁,是武汉市新洲区阳逻街人,中专毕业后参加过网络技术职业培训班,曾在某电脑城工作;同为25岁的同伙雷磊是其同乡兼同学,两人关系较好。
发泄不满 编写病毒赚钱
2004年毕业后,李俊曾多次到北京、广州等地寻找IT方面的工作,尤其钟情于网络安全公司,但均未成功。
为了发泄不满,同时抱着赚钱的目的,李俊开始编写病毒,2003年曾编写过“武汉男生”病毒,2005年编写了“武汉男生2005”病毒及“QQ尾巴”病毒。
李俊交代,他于2006年10月16日编写了“熊猫烧香”。这是一种超强病毒,感染病毒的电脑会在硬盘的所有网页文件上附加病毒。
如果被感染的是网站编辑电脑,通过中毒网页病毒就可能附身在网站所有网页上,访问中毒网站时网民就会感染病毒。“熊猫烧香”感染过天涯社区等门户网站。
控制“网络僵尸”牟暴利
“熊猫烧香”除了带有病毒的所有特性外,还具有强烈的商业目的:一种形式是,采取“制作病毒-散布-盗号、上付费网站赚钱”的方式,暗中盗取用户游戏账号、QQ账号,以供出售牟利。
另一种形式是,“用病毒控制受感染的电脑”,将其变为“网络僵尸”。暗中访问一些按访问流量付费的网站,从而获利。部分变种中还含有盗号木马。
李俊以自己出售和由他人代卖的方式,每次要价500-1000元不等,将该病毒销售给120余人,非法获利10万余元。经病毒购买者进一步传播,该病毒的各种变种在网上大面积传播。
据估算,被“熊猫烧香”病毒控制的“网络僵尸”数以百万计,其访问按访问流量付费的网站,一年下来累计可获利上千万元。
网友悬赏10万美金通缉
疯狂肆虐互联网的“熊猫烧香”病毒让超过百万的网民深受其害。
“就在很多人怀疑“熊猫烧”香病毒是一个15岁武汉男孩制作的时候,它背后的黑势力已经现身,网上已经发现了产销一条龙盗窃销售网游设备的产业链。”江民公司反病毒工程师称。
据江民等反病毒公司人员介绍,“熊猫烧香”病毒从去年12月份大规模爆发至今,已经使上百万网友受害。该公司每天都接到大量的求助电话。
据悉受此病毒危害最为严重的是一些网吧业主,近千台电脑集体瘫痪,直接损失30多万元,让他们“杀人的心都有”。
在反病毒公司接连发布病毒紧急警报后,国家计算机病毒应急处理中心也发布了病毒预警,“可惜两次病毒警报并没有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反病毒专家何公道表示。
有电脑受到严重破坏的网友更公开发出帖子称,将悬赏10万美元通缉“熊猫烧香”病毒的作者,得到九成以上网友的热烈响应。
网友公开发出通缉的举动在我国互联网和反病毒历史上都是首次,引起了各方关注
为什么现在盗号的人这么多呢?
利润大啊
他们盗号主要是看这个号有没有QB,或者专门挑一些好号来盗的
那些盗号的人可以盗取玩家的游戏装备,或金币,因此可以获得很多的收益,还有很多人的专业工作就是盗号,有专业人士调查说,一个盗号的专业人员一个月帐户里就进了10万人民币.所以对这个还是没有办法的.
热血传奇祖玛装备派送盗号网站木马进去号就被盗我已被盗10万元宝屠龙
手机病毒可能会导致游戏账号被盗等问题。如果怀疑手机中毒,请尝试使用安全软件(例如:手机管家)进行一键查杀即可,对于系统级病毒,请尝试获取ROOT权限即可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