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朋友的号被盗了,我被诈骗1000,朋友应不应该承担一些责任?
- 2、我微信被人诈骗1000元,我该怎么办?
- 3、DNF:我账号被盗,期间盗号者骗了工会玩家1000元,我该赔偿吗?
- 4、我朋友微信号被盗了,骗了我1000元钱,我该怎么办?
- 5、被盗号朋友被骗了钱怎么处理
朋友的号被盗了,我被诈骗1000,朋友应不应该承担一些责任?
你好,朋友的号被盗了,被诈骗1000,朋友不应该承担责任。
导致你损害的是诈骗者,而不是你的朋友。而且,你的朋友没有任何侵权行为,也没有因此受益。
所以,朋友的号被盗了,被诈骗1000,朋友不应该承担责任。
法律分析
朋友的号被盗了,被诈骗1000,朋友不应该承担责任。
1、行为主体
导致你损害的是诈骗者,而不是你的朋友。
2、过错
你的朋友没有的过错,被盗号这件事,他并未故意使自己的账号被盗,他也是受害者。
3、侵权行为
你的朋友没有故意使你受骗的行为,你被诈骗可能使因为骗子骗术、话术高明,或者你自身不够谨慎等,但是不能归咎于你的朋友。
4、所以你的朋友没有侵权行为。不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千一百六十五条的规定:”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依照法律规定推定行为人有过错,其不能证明自己没有过错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不用承担责任。
5、你的朋友没有因此受益。
事件里面,你的朋友也是受害者之一,你也不可能基于不当得利向其主张民事责任
6、唯一可能承担的,只有人情往来上,他自愿给你的赔偿(视为赠与合同)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百二十二条 因他人没有法律根据,取得不当利益,受损失的人有权请求其返还不当利益。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九百八十五条 得利人没有法律根据取得不当利益的,受损失的人可以请求得利人返还取得的利益,但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外:(一)为履行道德义务进行的给付;(二)债务到期之前的清偿;(三)明知无给付义务而进行的债务清偿。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百二十条 民事权益受到侵害的,被侵权人有权请求侵权人承担侵权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千一百六十五条 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依照法律规定推定行为人有过错,其不能证明自己没有过错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我微信被人诈骗1000元,我该怎么办?
微信被人诈骗了一千元就要及时报警。
把微信被诈骗的经历整理清楚,详细告诉警方被诈骗的经过,警方会根据你提供的信息介入调查取证。
如果警方根据你提供的信息介入调查取证认定你是被诈骗了,而且被诈骗的金额达到最低立案标准了,警方就会立案侦办帮你解决追回的。
被微信诈骗了就要依靠警方帮你解决追回,千万不要相信任何人说的能帮你,说能帮你的个人都是骗子,千万不要相信,以免造成再次上当受骗。
DNF:我账号被盗,期间盗号者骗了工会玩家1000元,我该赔偿吗?
秀儿说事
一位玩家经历了伤心事,自己的账号被“盗号狗”光顾,所有值钱材料和金币被洗劫一空,还有就是漩涡团本材料和普雷材料,也被开了盒子,没有上锁的装备,也是被分解掉,让玩家非常的悲伤,甚至都产生了脱坑的念头。
不过该玩家是心悦3玩家,立马联系了客服,最后客服表示被分解的装备可以找回,保留增幅等级,但是附魔不会保留了,然后各种团本材料也不能找回,金币也不能找回。玩家也只能无奈接受。
就在玩家稍微有一点开心之际,工会里的一个很熟悉的朋友,私信,“昨天的12增幅券的1000元,今天能给我了吗?”,玩家懵了,但立马反应过来了!应该是盗号者利用其身份,在工会里“收购了一张12增幅券”,而工会里的玩家对此没有防备,一个和玩家很要好的以“友情价1000元”,交易给了“盗号者”。玩家向这位工会朋友说明情况后,对方也是懵了,但第一反应是“该玩家想讹他这1000元”,表示“1000元就把一个人给看透了,值了”!
秀儿观点:给500,各担一半责任。
(1)如果是秀儿自己,如果是盗号狗以我的名义,骗取了工会好友1000元,我会全部承担责任,因为,这个事件的出现,起因是自己的粗心大意导致被盗号,然后朋友被骗,追根究底,还是自己承担主要责任。
(2)现在DNF的骗子很多很猖獗,玩家们应该都具备了一定的防骗意识,这位工会朋友,由于太轻信导致被骗,自己也应该承担一部分责任。
结束语:
希望你们双方能够静下心来再协商一下,朋友来之不易,双方各退一步,各自承担500元的损失吧。最后,奉劝一句盗号狗,盗号者没有好下场的!
我是玩家秀,关注DNF玩家秀,深渊闪光不停,打团金牌不断。
我朋友微信号被盗了,骗了我1000元钱,我该怎么办?
先联系一下有多少人同你一样被骗的,如果数量比较多的可以联合起来收集好进去然后报警。
被盗号朋友被骗了钱怎么处理
法律分析:可以报警处理,这个属于诈骗,是违法行为。诈骗,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款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欺骗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欺骗行为必须使对方产生或者继续维持错误认识,即使受骗者在判断上有一定的错误,也不妨碍欺骗行为的成立。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六十六条 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