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学信网人工审核会泄露隐私吗
学信网人工审核不会泄露隐私的。
学信网表示,如输入不了院校名称,通过人工审核身份证件也可查询本人学籍学历信息。
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简称学信网,CHSI),是由全国高等学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于2002年主办的集高校招生、学籍学历、毕业生就业和全国高校学生资助信息一体化的大型数据仓库。
高校公示学生资助信息泄露隐私,如何堵住学生隐私泄露的源头?
预防高校资助学生个人信息泄露,要做好各方面的防范。
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近日向全体学生资助工作者发出预警,要求保证国家学生资助政策落实落细,防止资助过程中泄露学生个人信息和隐私。资助工作中,要尊重保护“学生个人隐私”。在评定学生家庭经济状况时,不能让学生当众诉苦、互相比困;在公示学生受助情况时,不能涉及学生个人及家庭隐私;在宣传学生励志典型时,应征得学生本人同意;在发放资助物品时,鼓励采用隐性资助方式,让资助工作更合规、更有爱、更有温度。
首先,信息的公布是必然的,但是,公布的时候,要综合考虑相关因素。譬如,对被资助对象的姓名、班级等,必须真实公布。否则,就会有人质疑公布信息的合法真实性,导致对资助工作产生不良影响。因此,这方面的信息必须准确无误,不能让人产生误会。
其次,对于被资助对象的电话、身份证号、地址等信息,可以采集,但坚决不能公布。现在社会上盗取信息链这么成熟,把个人敏感信息公布出去,实际上给了犯罪分子可乘之机。因此,这些个人敏感信息,不仅不能公布,在采集之后也要严密的保存和保管,避免出现泄密情况发生。
总结:对于被资助学生的个人信息,采集可以尽量全面,公布应该尽量审慎,不要让信息泄露影响学生个人正常学习生活。
资助过程禁止泄露学生个人信息和隐私吗?
近日,有媒体报道个别省份和高校在公示受助学生信息时,含身份证号码、银行卡号等个人信息,这种做法是错误的。为保证国家学生资助政策落实落细,防止资助过程中泄露学生个人信息和隐私,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向全体学生资助工作者发出预警:保护学生个人信息和隐私,资助工作者要“拧紧这根弦”。
教育部要求,严禁公示“个人敏感信息”。严格遵循国家有关个人信息保护的相关法规制度,在奖助学金等评定环节,不能将学生身份证件号码、家庭住址、电话号码、出生日期等个人敏感信息进行公示。
教育部提出,尊重保护“学生个人隐私”。在评定学生家庭经济状况时,不能让学生当众诉苦、互相比困;在公示学生受助情况时,不能涉及学生个人及家庭隐私;在宣传学生励志典型时,应征得学生本人同意;在发放资助物品时,鼓励采用隐性资助方式。
在大学申请贫困生助学金会被同学知道么
会的。个人觉得如果没有必要就不要申请。
真正需要的人不会考虑这些,又不是什么丢人的事。
我大学期间拿了四年的助学金,但我和自豪,我用助学金和勤工俭学的钱独立完成了学业。
我的同学都看得到我的努力,我应当拿到这些助学金。比起那些那些助学金挥霍的人,我问心无愧。
国家助学金:
为体现党和政府对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关怀,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根据《国务院关于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意见》(国发〔2007〕13号),施行国家助学金政策。
从2010年秋季学期起,中央与地方共同设立国家助学金,用于资助普通高中在校生中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面约占全国普通高中在校生总数的20%,其中:东部地区为10%、中部地区为20%、西部地区为30%。各地可结合实际,在确定资助面时适当向农村地区、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倾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