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为何说高考查分应该通过官方渠道进行?
- 2、查分短信有“木马”,“钓鱼”网站有后门,考生、家长应该如何防范骗局?
- 3、如何防范查分网址骗局?
- 4、"提前查分"链接有什么危险?
- 5、如何警惕高考志愿填报手机病毒软件?
为何说高考查分应该通过官方渠道进行?
据报道,6月22日公安部刑事侦查局官方微博消息,一些所谓的“查分网址”可能暗藏木马病毒,考生成绩、志愿填报、录取信息查询需通过官方渠道进行查询,切勿要随意点击网址输入个人信息以免被骗。
报道称,6月22日,甘肃、四川等地将率先启动高考分数查询,拉开2017年各地高考成绩放榜的序幕。今日起至本月底,全国各省份都将密集公布高考成绩。为了方便考生查分,今年多地继续探索开通新媒体查分系统,考生若对分数有异议,亦可在第一时间申请成绩复核。
但是公安部刑侦局提醒:一些所谓的“查分网址”可能暗藏木马病毒。在应用商店下载此类APP时,如果显示有广告插件,最好不要点击下载;陌生号码发送的关于高考相关的网址链接,切勿点击,考生成绩、志愿填报、录取信息查询需通过官方渠道进行查询。
查分短信有“木马”,“钓鱼”网站有后门,考生、家长应该如何防范骗局?
考完试,考生和家长最关心的是高考分数。一些不法分子会抓住这种心理,通过伪造、勾选“钓鱼”网站或发送带有“木马”病毒的手机短信,试图入侵考生电脑或手机。一旦成功,就会盗取考生手机号、身份证号、银行卡号等信息,然后盗取网上支付账号实施诈骗。高考结束后,各地高考机构将及时公布高考成绩查询时间和查询方式。警方提醒:考生和家长在查询考生成绩时一定要有真实性意识。通过学校或教育部门指定的官方查询方式或搜索网站查询成绩。切记不要轻易点击手机短信中的不明链接。
犯罪分子通过短信发送带有木马链接的虚假网站。一旦点击,木马病毒会自动植入手机,从而获取手机关联的银行卡等信息。通过拦截支付验证码,可以通过第三方支付平台实现网购或转账骗钱。在查询考生和家庭成员的分数时,要认准教育部门规定的查询方式和查询分数的网站,不要轻易点击短信中的不明链接。
据媒体报道,2019年高考结束后,考生家长刘先生收到一条“可以提前知道高考分数线,早做准备,更好地填报志愿,争取让孩子上一个自己喜欢的好学校”的短信。刘先生一高兴,就点开了短信上的链接,但刘先生最后没想到的是,孩子的高考成绩没有查到,手机网银里的一万多块钱还不翼而飞,不断收到短信让他很苦恼。
很多不法分子窃取了考生的所有信息后,会用各种方式绑架。很多人会冒充“官方人员”或者“内部人员”,告诉考生我们和父母有关系,可以把住后门,开窗户。但实际上,高考以及随后的录取工作都是绝对公平公正的,没有任何人为因素。即使里面有人,严格的准入机制和规则也会让其无从下手。
如何防范查分网址骗局?
勿乱下APP,查分通过官方渠道
目前,高考招录大幕即将开启,与高招有关的诈骗伎俩也陆续被媒体曝光。其中,一些所谓的“查分网址”可能暗藏木马病毒。
据媒体报道,2016年,广东佛山一考生家长收到“学校”发来的短信称,点击链接就可查询孩子高考模拟考成绩,点了之后不但成绩没查到,银行卡内的5万多元也不翼而飞。
据了解,此类诈骗多借高考查分为名,向考生和家长发送带有木马链接的短信,或者在网站上设置一个诱骗性的木马链接。
此外,各类眼花缭乱的“高考填报志愿APP”日前出现在市场中,“互联网+”大数据为填报志愿提供了新路径的同时,也让骗子有空可钻。
据媒体报道,高考志愿填报时期,不少带着“高考志愿填报”面具的诈骗APP藏身互联网,尤其是直接将下载地址贴在网络论坛、贴吧中的,更要格外小心。
有专家提醒,在应用商店下载此类APP时,如果显示有广告插件,最好不要点击下载;陌生号码发送的关于高考相关的网址链接,切勿点击,考生成绩、志愿填报、录取信息查询需通过官方渠道进行查询。
提醒大家注意保护好自己的信息。
"提前查分"链接有什么危险?
高考结束后,伴随而来的是填报志愿、录取等工作的陆续推进。此时,一些不法分子也蠢蠢欲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电信网络反诈骗中心近日梳理出近年来针对考生和家长的常见的诈骗手法向社会发出预警:支付关口,一定要守好;无法鉴别的信息,千万不要点击;无法确定的机构,绝对不要相信。
“提前查分”链接别点击
高考分数是考生和家长关心的重点。不法分子通过短信发送带有木马链接的虚假提前查分网址,一旦点击进入,木马病毒便会自动植入手机,从而获取手机所关联的银行卡等信息。不法分子通过拦截获取支付验证码,就可以经网购消费变现或者是通过第三方支付平台转账等方式获利。
乌市反诈骗中心提醒:考生及家人查分时应认准教育部门指定的查询方式及查分网址,不要轻易点击手机短信里来历不明的链接。如果不慎点击,要立即卸载手机上的支付宝等快速支付工具,确保资金安全,并在备份手机通讯录等重要信息后,将手机重置或恢复出厂设置,或向专业技术人员求助清除病毒。
“志愿填报”App或带病毒
高考结束后,很多考生家庭已经开始比对各大高校往年的录取分数,琢磨志愿填报。有的家长在上网搜索高考志愿时,会遇到很多“高考志愿填报”App,这些App安全吗?从警方反馈的消息看,这有可能是不法分子设下的陷阱,以此获取考生的个人信息,从而为下一步精准地实施招生诈骗打下基础。
乌市反诈骗中心提醒:考生及家长最好不要在手机论坛、非安全电子市场下载此类手机应用,可选择在应用宝等安全电子市场下载并安装手机管理,定期查杀病毒。并且,填报志愿最好还是以各高校公布的往年招生情况、今年招生政策与教育部下发的高考志愿填报指南为主,不要过分相信网络中的大数据。
“不请自来”通知书有猫腻
“某某同学,我院决定录取你入某某专业学习,请你于某年某月某日凭本通知书到学校报到……”近年来,常有考生接到“不请自来”的录取通知书。这些学校不仅在招生书籍上找不到,而且考生本人也未填报。
如何警惕高考志愿填报手机病毒软件?
移动互联网时代,与“高考志愿填报”相关的软件登录手机应用市场,但是一些“高考志愿填报”App中却存在手机病毒,这类App应用可私自发送短信、屏蔽回执信息、上传手机隐私信息。
提前查分诱骗
考试后,学生和家长们最关心的莫过于第一时间知晓考试成绩。骗子会在教育部门官方发布成绩之前,提前向考生或家长的手机发送可以查分的网页链接。一旦点击这些暗藏木马病毒的链接,手机存储的通讯录信息、网银等信息就会被盗取,造成财产损失。
伪造查分网址
不法分子通过短信发送虚假查分网址,让考生输入身份证号、姓名、手机号、银行账号等信息后,这些网址不是带有盗取网银的木马软件就是不法分子会将考生信息记录进行贩卖、诈骗。
加分优惠诱骗
骗子假冒教育部门或者学校进行短信群发,以能办理各类“特殊”照顾资格,帮考生获取加分或降分优惠福利为诱饵,以此对考生和家长进行诈骗。如果相信他们,自然是落得一场空。
假冒招生人员谎称有“内部指标”
一些不法分子通过伪造文件、印章,设立报名处和咨询电话,假扮高校招生人员;或吹嘘“与高校或招考主管部门的领导有关系,可弄到高校招生的内部指标”等。
他们声称只要愿意出钱,即使考生未达到学校投档线,甚至在录取控制分数线下,也能将其“操作”到相应学校读书。这当然是不可能的。
利用“自主招生”行骗
不法分子或中介向考生和家长宣传单独招生、自主招生等,是学校的"自由招生"。只要交钱,就可不受约束,随意突破文化成绩要求。
其实,自主招生不是自由招生,所有招生计划都是由国家统一下达并向社会公布,未经国家批准或者未向社会公布的,不能安排招生。